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孩子發難怎麼辦?

孩子發難怎麼辦?圖片1
孩子情緒失控,主要是孩子感到被威脅,大腦中的杏仁核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產生恐懼逃避、防禦攻擊的行為。要快速安撫孩子情緒,先要讓激動中的杏仁核冷靜下來,而這個能透過大腦神經迅速輸送冷卻劑到杏仁核的滅火神器就是「言語」。可是這言語要怎麼說才可以發揮最大作用?最近筆者參加完情緒輔導和遊戲治療課程,得到不少啟發,藉此分享。

讓我們先做個小測試,假如孩子在街上哭鬧唔肯上學去,以下哪個較像你平時的回應?
•「咁大個仲當街喊,醜唔醜呀你?我唔理你鍾唔鍾意,總之你依家同我去返學!」然後逕自走開。
•「快啲行啦,再唔行就遲到啦!來,攞住包曲奇餅,你睇返學又有得食又有得玩,幾開心!」然後哈哈笑急忙拉着小手返學。
•「你今日唔想返學呀?點解呀?返學唔開心咩?來,媽媽抱抱。睇嚟今日你有啲唔舒服,咁明日至返啦!媽媽依家幫你打電話請假。」孩子有點愕然,媽媽已經打完電話。
•「噢,睇嚟你有啲唔開心。來,媽媽抱抱先。(抱一下,孩子尚未平復)睇嚟你需要多少少時間先可以返到學,你好似遇到一些令你好唔開心的事。來,話俾媽媽知發生咩事?」然後了解情況,與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孩子便開心上學去。
第一類家長屬情緒指責型,這類家長會認為情緒是負面的、是不好的行為,往往會譴責及批評孩子,控制其情緒表達,最好孩子能聽聽話話。這類的孩子會以為父母很討厭自己,長大後會自卑自大,要不反叛來對抗,要不學懂要掩飾自己真實情緒來取悅父母,無論是哪種結果,其「真我」都不能得到認同及發揮。雖然我們在街上偶遇這種父母教訓子女時多會嘖嘖稱奇搖頭嘆息,但撫心自問當自己失去理智時,又何嘗沒有口出狂言地責罵孩子。
第二種回應的家長屬情緒忽略型,這類家長忽視孩子的感受,相信只要轉移視線及分散注意力,問題便會解決。這類孩子會感到父母不是「與我同在Be with me」,感到自己有事時父母只會漠視自己的問題。這類孩子長大後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亦只會是阿Q地逃避。其實,很多家長就算本質不是屬於這類型,但在趕時間或沒有心情處理問題時,亦大多採取這種掩眼法。
第三種回應的家長屬情緒放任型,這類家長擁有超強的愛心和同理心,接受孩子情緒但並不幫助孩子去了解自己情緒,任由孩子被情緒牽引。這類孩子會以為自己「話晒事」,我不開心就是全世界人的錯。
明顯地,頭三類的家長都不是正視孩子情緒背後真正的需要,而只是用最快方法冷靜了孩子的情緒,解決眼前危機而已。
第四種回應的家長屬情緒輔導型,這類家長重視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當作是一種機遇讓孩子認識自己情緒,表現出真誠的同理心及願意嘗試與孩子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父母正視孩子埋在冰山下的真正問題,這類孩子往往有被尊重的感覺,會更願意及更懂表達自己情緒及需要,父母挫敗感往往較前三類家長少許多。
用「言語」冷靜杏仁核,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接納「人有情緒先是健康的表現」,接納了才能掌握更多情緒形容詞反映內心感受,以及處理情緒。家長觀察到孩子情緒時最常用的是「看起來你真的好難過」、「我見到你好開心喎」、「你可能感到有一點緊張?」到孩子能掌握一定情緒形容詞後,甚至乎可以直接問:「你有咩感覺?」熟能生巧,筆者發現,近來同大兒子多了練習情緒輔導的回應方式,孩子比以往更能主動表達自己情緒而沒有出現行為失控的情況。上星期,他生病輕微發燒,而我卻不得不去上一個重要的課堂,我留下自然療法的糖衣藥丸和一樽暖水讓他照顧自己。第二天他退燒了,一爬起床就問我:「媽媽,我打低病菌了!你有咩感覺呀!」

鄭英:資深大陸農村社區發展工作者。前大地媽媽有機教育中心創辦人之一,現為兩名兒子的全職媽媽。
堅信社會發展的希望在於新一代世界觀的培養。完成華德福(Waldorf)培訓及瑞典布隆貝格韻律運動(BRMT)課程後,曾與朋友成立幼兒教育中心實踐教育理想。
媽媽週記孩子發難怎麼辦?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