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預防登革熱錦囊

踏入秋冬季的香港,最近接連發生3 宗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加上外地傳入個案,截至今年11 月初已有百宗感染個案。這種由蚊隻傳播的傳染病,更可能在香港落地生根,成為威脅市民健康的風土病。登革熱是由白紋伊紋傳播的傳染病,過往多活躍在天熱潮濕、蚊患嚴重的季節,但今年本港卻在入秋後才發生3 宗本地感染個案,而鄰近的廣州地區更發現逾40,000 宗感染個案。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醫生指出,登革熱的出現一定與蚊患有關,因為登革熱是經由蚊叮而感染,而不是經人傳人或空氣傳播。他稱,天氣熱和多雨水會令蚊患加劇,一旦有帶病毒的人被叮咬,便可能令病患落地生根。

「帶有病毒的人被蚊叮後,蚊隻就會成為帶病毒蚊,它叮人後會傳人,也會把病毒傳給下一代,並且世代相傳。」他表示,當帶毒的蚊愈多,人感染的機會就愈大,而更多人感染也會造就更多蚊帶毒,循環不息下,登革熱就會變成風土病。事實上,香港周邊地區全部都係高發病地帶,如台灣、新加坡等。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與傳播瘧疾及日本腦炎的蚊隻,習性迥異,前者喜歡潔淨水源,故多在城市地帶出現,而後兩者則多在較落後及鄉郊地區出沒。

雖然本港多年來力守防線,但曾德賢醫生警告登革熱有機會成為風土病,原因是本港每隔幾年便有零星的本地感染個案,最近鄰近的廣州地區出現大爆發,加上全球暖化等,亦難以阻截帶病毒人士進入香港,因此登革熱爆發的風險實在不容忽視。他提警市民,冬季蚊隻較不活躍,但仍要做好防蚊措施,尤其是出外旅遊時,更不能鬆懈,而一旦出現相關病徵時,宜儘早求醫,儘量少出外以免被蚊叮咬後傳播病毒。

感染登革熱的徵狀與感冒類似,很多人染病後亦可能不知道。曾德賢醫生稱,登革熱亦有一些獨特的病徵,包括骨痛、後眼窩痛及皮疹,其中骨痛比感冒引致骨痛更為劇烈,「骨頭好似裂開咁痛」,所以又被稱為骨裂症,至於皮疹則似是泛紅而平滑的風癩,不痛也不癢。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的人,病情一般都會較輕微,康復後亦會對所感染的登革熱病毒型號產生免疫力。不過,登革熱共有4 種血清型,康復者日後仍可受其他型號的病毒威脅,而併發登革出血熱的機會也會較高。曾德賢醫生解釋,康復者受另一型號的登革熱攻擊時,會刺激體內原有型號病毒抗體大幅增加,可導致內出血、水腫及血壓下降等情況,嚴重時更會令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

然而,暫時未有特效藥或針對登革熱的治療,而除了防蚊外,也沒有其他有效的預防方法。曾德賢指出,現時有藥廠正研發相關疫苗,並正在進行最後的臨床測試階段,初步看到保護率超過一半。

他稱,疫苗的出現是對抗登革熱的一大突破,有望令高發地區的感染情況逐步受控,但在疫苗正式面世前,防蚊是唯一及最重要的自保方法,尤其是到登革熱高發地區旅遊時,更不能放鬆警戒。

預防登革熱措施
穿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

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

在門窗等入口處放置驅蚊器。

防止家居或附近積水,包括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換水一次、緊蓋所有儲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確保冷氣機底盤沒有積水、保持所有渠道暢通,以及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

曾到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旅遊人士,返港後如有不適,應盡快求診,並告知醫生曾經到過的地區,以協助診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