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除了在夏季進行的「三伏」天灸治療外,還有一套「三九」天灸療法,於每年最寒冷的日子,以辛溫的中藥敷貼於病人的穴位,藉以提升免疫力,減少病患發作,並且能夠加強夏季三伏天灸的療效,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進補的抗病目的。「三九」是以中國曆法中的冬至為「一九」,即本月廿二日,然後每九日一數,即本月卅一日為「二九」,明年一月九日為「三九」,這樣的冬天共有九九八十一天。在中醫的角度,三九天是養生防病的關鍵時節,也是三九天灸治療的日子。
註冊中醫師禤潔雲指出,一九是冬天剛開始,當步入三九時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為陰中之陰人體陽氣最衰弱及最易損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運行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的狀態,因而特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若這時進行天灸治療,把陽氣帶入體內,便能達到抗病養身的功效。天灸作用的機理是以辛溫藥物敷貼於穴位,包括生麻黃、延胡索、細辛、甘遂、製附子及白芥子等,配合玉桂及丁香等芳香藥物加強刺激及增強藥物的滲透力,磨成粉末後再混入薑汁製成泥丸,然後在「三九」的三天,敷貼在適當的穴位或患處。
禤醫生解釋,天灸的基理有三:第一是可以局部組織剌激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作用;二則能透過皮膚穴位調節經絡作用;三則可以發揮藥物本身的效用,從而溫陽益氣、強壯臟腑、祛風散寒,起到改善體質,加強人體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以及減輕虛寒病症的作用。一般來說,成人每次敷貼藥泥約一小時至兩小時,兒童則時間要減半。禤醫師稱,敷貼的部位可能會有輕微的痕癢及灼熱感,病人要因應自己的情況而調整敷貼的時間,原因是每個人的反應及病情有差別,有些人敷貼半小時已經有灼熱感,有的則需要長些時間才見效。
各地的中醫院也曾進行研究,認為天灸有行氣活血、加強人體抗寒及抗病能力。若病人能連續3 年接受天灸療法,有助鞏固療效。禤醫師表示,天灸對多種病症都有治療功效,例如可以提升抵抗力及溫補肺經,減少傷風感冒及呼吸系統毛病出現;亦可調整脾胃,以改善慢性胃炎、厭食及泄瀉等問題,對於婦女則可紓緩經痛及不孕;也能有助紓緩腰、肩及關節炎等痛症。另方面,冬季進行的三九天灸可以加強和鞏固夏季三伏天灸的療效,互相配合可以達到夏養冬補的作用。
雖然天灸療法的副作用少,但部分人士並不適宜接受天灸療法,例如孕婦、兩歲以下小童、糖尿病患者、發熱、本身皮膚太薄、皮膚有炎症或身體有其他毛病。禤醫師稱,做天灸的當日,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亦要避免進食容易過敏的食物,如蝦、蟹、辛辣、燥熱等食物。
今年三九日誌
一九:2013 年12 月22 日(星期日)
二九:2013年12 月31 日(星期二)
三九:2014 年1 月9 日(星期四)
天灸在中醫理論有「上工治未病」,適合用於治療及預防小兒病症,減少病症拖延至成年階段。中醫師禤潔雲解釋,兒童體質的特點是肺脾常不足、腎常虛,故而抗病能力差,不耐外邪入侵,容易有呼吸道感染及敏感症狀。但他們亦生機蓬勃、發育迅速,若能在小兒時期加強肺脾腎功能,及時預防治療,當年齡漸長,抗病能力增強,這些疾病便不會發生。
她便有一名年幼的病人,三、四歲讀幼兒院時經常感冒,早上起床又不斷打噴嚏及流鼻水,胃口比較差,身體亦比較瘦弱,睡眠不佳而日間精神差。第一年接受夏季及冬季天灸後,家人發覺其手腳不再冰冷,而感冒亦少了,連續3 年治療後不但病少了,鼻敏感症狀亦消退。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