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孕婦要「識食」,避免妊娠糖尿

懷孕帶來的喜悅,不用多描述。任何一個孕婦都希望生個健康寶寶,若然被告知有妊娠性糖尿病,相信頓時會不知所措。想遠離妊娠性糖尿病,謹記做個識飲識食的準媽媽。妊娠性糖尿病是懷孕期間所出現的糖尿病,據說每7 個孕婦中便有一個,常發生在高齡、過重的孕婦身上。基於身體機能的問題,再加上懷孕期間賀爾蒙改變,體內胰島素的功效降低,觸發懷孕期容易有血糖上升的情況。

澳洲註冊營養師李淑玶直言,她接觸的患妊娠性糖尿病孕婦,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懷孕前可能怕胖,長期刻意少吃粥粉麵飯等澱粉質,以致澱粉質的攝取量嚴重不足,但懷孕後為了胎兒著想,開始大量攝取澱粉質。「這個時候,身體一下子不能適應。要知道,由先前的營養不足突然轉變為過剩,反而會增加妊娠糖尿的機會。」有研究發現,妊娠糖尿婦女每日早上進食過多的澱粉質,會令血糖控制變差。「一般孕婦早上攝取的澱粉質分量,應比正常減少三分一左右。舉例說,孕婦可以由吃兩片麵包改為一至一片半麵包;餐後1-2 小時,吃一些小食如水果、餅乾,將澱粉質攝取分量打散,不會集中在一個時段,可避免血糖過高。」她建議多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澱粉質,如較高纖的紅米、糙米、燕麥等,對血糖會較穩定;煮粥粉麵飯或澱粉質類食物如番薯、芋頭等,盡量避免過熟,此舉可保持食物有一定的硬度,增加咀嚼時間減慢吸收速度,有助控制血糖。

懷孕期間飲過多湯水,亦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的元兇之一,事關不少湯水都加入粟米、紅蘿蔔等高糖材料,它們經過長時間烹調後會溶和在湯中,大大增加湯的糖份。「加上不少人以為煲骨湯便對骨好,但其實會令脂肪和膽固醇吸收量提升,孕婦們不單只吸收了更多的糖份,還多了壞脂肪,加重身體負擔。」隨著胎兒愈來愈大,孕婦的消化系統有所受影響,經常進餐時飲湯水,使到腹部過於飽脹,影響胃口兼妨礙其他主要營養的吸收;不飲湯還能夠減少餐中飲用過多的流質。

生果方面,基本上甚麼生果都可以吃,但切忌餐後立即進食。「一方面懷孕期間腹大便便,消化系統減慢,飯後再吃生果會增加胃氣脹。若然將生果當作餐與餐之間的小吃,不只可以減低胃氣脹的機會,亦能讓糖份分開補給,血糖相對更平穩。」

很多孕婦以為懷孕即要吃兩個人的分量才足夠,究竟是否正確?她表示,視乎孕婦懷孕前的習慣,如本身吃得少,低於每日應攝取的分量,便要增加食量,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反之懷孕前已有進食過量的問題,就好應調節飲食,一般孕婦會較正常女性每日多攝取300 至500 卡路里。「孕婦中後期的正常體重,應比懷孕前標準多25 至30 磅,而過重者應多10 至15 磅左右,過胖會對胎兒有影響,如嬰兒過胖。孕婦一旦經醫生確定超重,有需要調整食物分量,註冊營養師會按個別身體狀況設計合適的減肥餐單。」

她舉例說明,未懷孕的女士,正常一餐需要吃2-3両肉,懷孕後每餐加至4 両肉已足夠,因為懷孕後每日需要兩份奶類製品,從中供應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不論有沒有妊娠糖尿,都以此食量為準,否則會因過量吃肉,令懷孕期間身體的脂肪積聚過多。另可多吃綠葉蔬菜,它們所含糖份相對其他澱粉類蔬菜低一點,建議進食比例為每餐70%綠葉蔬菜或瓜、30%澱粉類蔬菜(如薯仔、番薯、粟米、紅蘿蔔等)。

孕前有何準備?

最重要是計劃懷孕時已開始調節飲食習慣,依據健康飲食金字塔按比例進食五穀類、蔬菜類、瓜果類、奶類製品、肉魚、蛋及豆類,攝取最少的是油、糖及鹽類。李淑玶說:「都市人最欠缺蔬果、奶類製品,懷孕前培養每日吃適量蔬果(2 至3 份生果、6 至8 份蔬菜),以及一份奶類製品的習慣。之後再調節吃肉類、澱粉質的分量,並改善不良飲食喜好,如減少進食油炸、多醬油的食物,有助打好身體的底子,亦能預防妊娠糖尿或妊娠高血壓。」

懷孕後才開始注重健康,其實有點遲。「懷孕最初3 個月會經常嘔吐,胃口麻麻,導致吸收營養有限,但胎兒主要靠母體來攝取營養,如果母體本身營養不足,胎兒也未能攝取最多的營養。」

【控糖Index】

10 克——以下小吃各含有10 克糖(相等如一份小吃),包括方包半片、梳打餅兩塊或低脂奶一杯。

20 克——以下水果各含有20 克糖(相等如一份生果),包括橙1 個、蘋果1 個、西梅4 粒或沙田柚4 片。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