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一位病人問我,他的眼壓為45mmHg,遠遠高於正常值,可是為什麼毫無症狀。另一位患青光眼的同事,從往年開始點噻嗎心安眼藥水後一直感覺良好,所以未改藥也未到眼科檢查,但最近測眼壓,竟達32mmHg,這是為什麼呢?
正凡人的眼壓為12~21mmHg,一晝夜的眼壓略有波動,一般黎明起床前最高,之後逐漸下降,到晚上7~8時為最低,此後逐漸上升,而不會有任何感覺。
如眼壓高於24mmHg、晝夜最高最低值相差超過6mmHg,就以為是得了青光眼。青光眼是最常見的致瞎眼病之一,由於早期青光眼缺乏自覺症狀,很難及時察覺,而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青光眼的最佳途徑。
但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患者因對潛伏的病情一無所知,終極失往了治療時機。所以我們主張,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接受一次眼部檢查,以期對各種眼疾早發現、早治療,一般盡大多數患者可以保持有用視力。
正在治療的青光眼病人,儘管病情穩定,也不可盲目樂觀。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抗青光眼藥物會逐漸減退藥效,手術效果也會降低;再則患青光眼時間長了後,由於視神經對眼壓耐受性越來越差,需把眼壓降至安全水平(更低)。
所以青光眼病人一定要定期到眼科丈量眼壓、檢查眼底,必要時還須檢查視野,以觀察病情變化,而不能「隨著感覺走」!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