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青光眼,最終都會瞎──這種想法籠罩在不少青光眼患者的心頭。過去,由於醫學界對青光眼的複雜過程認識不全面,科學研究還未闡明其發生和發展的機制,臨床治療手段也很有限,以致一部分青光眼患者最終會失明。如今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越來越全面,治療措施也越來越完善,醫生不但能夠採取多種方法,如藥物(目前已有多種抗青光眼的滴眼液)、激光(如無損傷、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手術治療青光眼,而且能在某些青光眼(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前期通過及時的干預來防止青光眼的發生。可以說,青光眼患者若能及早發現疾病,積極接受治療,並遵照醫生的囑咐定期複查,通常是不會失明的。
避免失明關鍵在於早發現
青光眼患者要避免失明,關鍵在早期發現青光眼的「苗子」,及時採取措施,避免視神經受損。因為目前的醫療水平尚無法使已經萎縮的視神經重新恢復功能。也就是說,視神經一旦萎縮,任何治療均是徒勞的,失明將無法避免。
青光眼早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大家應提高警惕。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我國最常見的青光眼類型,患者的前房角是關閉的。一種情況是前房角突然關閉,眼壓在短時間內升得很高,稱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主要表現為劇烈眼痛,眼紅,視物模糊,有光暈,頭痛,有時伴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可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偏頭痛」、「重感冒」等。許多患者還有一過性虹視(看東西有彩虹一樣的光暈)、視力模糊、眼脹和鼻根部痠痛等症狀,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通常可自行緩解。當上述症狀較輕微時,容易被忽視,以致失去早期診治的機會。另一種情況是前房角逐漸關閉,稱為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沒有任何感覺,更不易被察覺。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對視力的損害是緩慢而逐漸發展的。患者的前房角雖然看上去是開放的,但房水排泄受阻,眼壓緩慢升高。由於病變早期沒有疼痛,故大多數患者難以及時察覺。部分患者可有視疲勞、眼部不適、進行性近視、視力模糊等症狀,但很少有人會把上述症狀與青光眼聯繫在一起。
繼發性青光眼是由於其他眼病、全身疾病或某些藥物的應用而導致正常房水循環受到干擾或破壞,房水流出通道受阻,眼壓升高。大多為單眼發病,一般不遺傳。
發育性青光眼包括嬰幼兒型和青少年型兩種。前者主要是嬰幼兒患者,有的在出生前就已發生,特點是大眼球、大角膜(黑眼珠)、霧濁(無光澤),患兒有流淚、怕光、常揉眼睛、哭鬧不安等症狀。青少年型青光眼是指6─30歲發病的發育性青光眼,為前房角發育不良所致,症狀出現較晚,無眼球及角膜增大表現,早期一般無症狀,診斷較困難。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患者可出現虹視、眼脹、頭痛、近視加深等問題。有上述疑似青光眼症狀者,特別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應儘早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的眼科檢查,如測量眼壓、檢查房角等,以便於發現疾病,及早接受治療。
小編推薦:《每日對電腦九小時易得青光眼》──日本東邦大學醫學部的醫生向4間日本公司約一萬名員工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共522名員工有視覺問題,佔總數的5.1%,被列為高用量的使用者大多數有遠視及近視,以男性及年青人居多,當中三分之一的高用量使用者懷疑患上青光眼......詳情請點擊查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