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又稱潰瘍性口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猩紅熱樣的紅斑由病毒或細菌所致。一般常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引起。
易發部位口腔潰瘍多見於唇內側、舌頭、舌腹、頰粘膜、前庭溝、軟顎等部位,這些地方的粘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而發生與硬顎和附著齦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則較少見。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規律是部位越往後(咽側)症狀越明顯,潰瘍越深越大,患者會感覺疼痛劇烈,吃東西難以入口。
發病原因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波動、睡眠不足,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發病的機會就比較高。在應激狀況或身體衰弱的情況下,如你在感冒之初或體力、精神上壓力過大時,它就會不定期地出現。猩紅熱樣的紅斑這可能與人體內分泌障礙、胃腸功能紊亂、變態反應、局部刺激和微量元素、維生素B1缺乏等有關。
口腔潰瘍病因類型(1)口腔黏膜病引起的:如皰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天皰瘡和類天皰瘡繼發潰瘍等,這類潰瘍只要及時採用抗菌、抗病毒、抗過敏等治療措施,或中醫藥的辨證施治,一般都不會發生惡變。但特別應當注意的是,對屬癌前病變的黏膜病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在白斑、赤斑、扁平苔蘚等損害的基礎上,出現經久不癒的潰瘍,應引起高度警惕。
(2)創傷性潰瘍:這是一類與局部刺激因素直接有關的潰瘍。牙齒折裂留下的殘冠、猩紅熱樣的紅斑牙齒表面沉積的結石、牙齒長得不齊或者長錯位置、咬頰的不良習慣、牙齒磨耗之後形成的尖銳邊緣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創傷性潰瘍。對於這種潰瘍,只要儘早發現致病因素,及時採取諸如拔除殘根殘冠、磨改尖銳邊緣、潔治牙結石、糾正咬頰習慣、重新鑲牙等措施,就會很快癒合的。但是,如果發現過遲,措施不力,創傷性口腔潰瘍就可能癌變。
(3)由腫瘤引起的「惡性潰瘍」:這種潰瘍是惡性腫瘤局部浸潤性發展的結果,在潰瘍出現前就可能已出現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
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反反覆覆的發作,醫學上稱其為「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可出現於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唇頰舌較多見,多發生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其復發時間長短與口腔潰瘍病史長短有密切關係,病史短時,可以幾個月或一年發病一次;病史長時,可以一個月發病一次,或口腔潰瘍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一般情況下10天左右可自癒,不留疤痕。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反覆發作但又有自限性,局部表現為孤立的、圓形或者橢圓形潰瘍。臨床上分為三種類型:復發性輕型口腔潰瘍、復發性口炎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壞死性粘膜腺周圍炎。
復發性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有的患者表現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則表現為自身免疫反應,也就是由於各種因素,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發病。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