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猩紅熱的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病人和帶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膚可帶菌。猩紅熱病人自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時期的傳染性最強,脫皮時期的皮屑無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偶可通過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傳播。個別情況下,病菌可由皮膚傷口或產婦產道侵入,而引起「外科猩紅熱」或「產科猩紅熱」。

(三)人群易感性

人對猩紅熱普遍易感,感染後人體可產生2種免疫力。

1.抗菌免疫力

a組鏈球菌感染後機體主要產生抗m蛋白的抗體,它能消除m蛋白抗原對機體吞噬功能的抵抗作用,但只具有型特異性。

2.抗毒免疫力

機體感染猩紅熱後可產生抗紅疹毒素的抗體,但不同抗原性的紅疹毒素間無交叉免疫。因而患一次猩紅熱後,若感染了另一種紅疹毒素的a組鏈球菌仍可再發病。

3.流行特徵

猩紅熱系溫帶疾病,熱帶、寒帶少見。在我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多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