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輪狀病毒的治療

人輪狀病毒是雙鏈RNA病毒,是嬰幼兒急性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國內調查報告顯示,小兒急性腹瀉大便人輪狀病毒總體陽性檢出率為39 %,以6個月到1歲年齡組的陽性率最高,達到57%,發病高峰為每年的10~12月份,故又稱秋季腹瀉。

一、輪狀病毒的治療西醫療法一)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病毒唑):注射液用量為10~15毫克/(千克體重‧天),分兩次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也可口服利巴韋林片,不足1歲者10毫克,1歲以上者20毫克,每天3次。利巴韋林屬廣譜抗病毒藥物,臨床應用較多,療效尚不十分肯定。

雙嘧達莫(潘生丁)片:為用量3~5毫克/(千克體重‧天),分3次口服。

西咪替丁:用量為15~20毫克/(千克體重‧天),分次靜脈滴注或口服。臨床應用中應注意藥物副作用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干擾素:有報導,用小劑量干擾素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每天1次肌肉注射5萬單位,連用7天,總有效率為85.8%,明顯高於對照組(5 7.1%),且治療後免疫功能明顯提高。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有報導,應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口服液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劑量按3~5毫克/(千克體重‧天),分3~4次口服,3~5天為一療程,治療組止瀉天數明顯縮短。有人應用抗輪狀病毒免疫牛初乳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取得顯著療效。抗輪狀病毒免疫牛初乳60毫升,每次6毫升,每天3次口服,3天為一療程,止瀉的總有效率為9 1 %。

抗A組輪狀病毒雞卵黃免疫球蛋白:陳六英等應用抗A組輪狀病毒雞卵黃免疫球蛋白治療104例A組輪狀病毒抗原陽性的患兒,總有效率為87.5%,平均止瀉天數為2.9 8±1.41天,輕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二)胃腸黏膜保護劑常用的是雙八面蒙托石粉,如肯特令和蒙托石(思密達),是目前專家推薦的治療小兒性腸炎的有效藥物。用量:不足1歲,每天1包;1~2歲,每天1~2包;2~3歲,每天2~3包。分3次加溫水50毫升口服。

三)微生態製劑療效較好的製劑有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屬雙歧桿菌製劑。

四)其他支持和對症治療對於營養不良患兒宜對症補充微量元素鋅、鐵,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_1、維生素B_(12)、葉酸等;山莨菪鹼、異丙嗪等也可對症應用。

五)飲食調整和抗生素的應用現在多主張繼續母乳喂養或繼續平常已習慣的飲食,如粥、面條、蔬菜、肉末、魚等,可給一些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鉀。也有人觀察去乳糖飲食有利於嬰幼兒腹瀉的痊癒。

確診為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應用抗生素不利於疾病恢復。對重症患者,可以適當選用抗生素。

二、輪狀病毒的治療中醫治療一)中醫辨證論治中醫辨證分型有風寒瀉、濕熱瀉、傷食瀉、脾虛瀉等,主要治法有溫中健脾、清熱祛濕、收澀止瀉、芳香化濁、滲濕利水、消食導滯等。

孟曉露等應用桂附理中湯加減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80例,以溫運健脾為主要治法。處方:紅參、附子各5~10克,肉桂3~5克,茯苓10~15克,甘草3克。傷食嘔吐加益黃散(含青皮、陳皮、丁香、訶子、炙甘草);中陽下陷加升麻、葛根;腹脹加小茴香、防風;大便白淡、四肢不溫可增加附子用量,加炮姜;發熱、舌苔黃膩加荷葉、薑汁炒黃連。劑量隨年齡增減。每天1劑,水煎頻服。結果:顯效6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 7.5%。

王建玲擬藿香苓術湯,以疏風散寒、滲濕止瀉、健脾助運祛水濕為治法。基本方藥:藿香6~9克,蘇葉3~6克,白朮6~9克,茯苓6~9克,太子參6~9克,煨葛根10~20克,厚朴3~6克,車前子6~10克,砂仁1.5~3克。瀉如水注、小便短少者加澤瀉6~10克、滑石6~10克;肝周紅赤,有化熱之象者少佐黃連1.5~3克。每天1劑,水煎兩次,分2~3次服,每次50~100毫升。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15毫克/(千克體重‧天)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3天為一療程。治療組73例,痊癒29例,有效39例,總有效率為9 3.2%。對照組60例,痊癒24例,有效33例,總有效率為9 3.2%。經卡方檢驗,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

李雙傑等應用秋瀉合劑扶脾助陽、溫中固腸,輪狀病毒的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52例。方用丁香1.5克,肉荳蔻6克,赤石脂、灶心土、寒水石各9克。每天1劑,3天為一療程。總有效率為9 0.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