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確診時往往達嚴重的後期階段。中大研發出檢測血漿內的腫瘤基因,可在無病徵時發現鼻咽癌,只要抽取小量血液,準確度達九成半,中大從千多名沒有病徵的市民中,找到3名鼻咽癌病者,讓他們及早治療,大大提高存活率。
記者:佘錦洪
通過分析EB病毒基因片段濃度,可檢測出是否患上鼻咽癌。
中大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梁承暉稱,早期鼻咽癌幾乎沒有任何病徵,一般只能透過鼻咽鏡檢查去發現腫瘤,惟「越早期越有可能睇唔到」,到病人察覺口鼻滲血、側頸有硬塊、耳鳴時,往往已經是癌病開始轉移,進入二期甚至三期階段,病人存活率由超過九成下降至少於七成。
為助病人在早期發現癌症,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1999年已開始研究利用EB病毒去篩查鼻咽癌。
分析EB病毒基因濃度
陳君賜表示,只需從病人手臂抽取幾毫升的血液,再透過儀器分析血漿中的EB病毒基因片段濃度,即可確定病人有否患上鼻咽癌,準確性達95%以上。相比傳統鼻窺鏡,陳表示,新技術為非入侵性檢查,大大減輕患者不適。
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表示,2008至2012年間在沙田進行了先導計劃,邀請1,318名無鼻咽癌病徵、年齡介乎40至60歲的市民進行測試。當中69人在測試中呈陽性反應。他解釋,由於正常人有機會帶有EB病毒,需要覆檢以排除假陽性,如果持續呈陽性或血漿含有大量基因片段,即代表病人確診患上鼻咽癌。覆檢後有3人確診早期鼻咽癌,在接受治療後已經完全康復。
中大已獲嘉道理慈善基金撥款1,000萬資助研究,本月14日起在全港18區展開大型研究計劃,為兩萬名40至60歲、無鼻咽癌病徵的華裔男士進行測試,證明可以通過早期篩選偵測鼻咽癌,以及評估全港性篩查的經濟效益及可行性。
常食鹹魚增患病風險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鼻咽癌在香港常見癌症中排第七,2010年共造成320人死亡,男性佔近八成。鼻咽癌發病高危期是40至60歲,並未有確切成因,但99%鼻咽癌腫瘤組織帶有EB病毒,而家族有鼻咽癌病史及經常進食鹹魚都會有較高患病風險。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2/1833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