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巨檢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巨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巨檢介紹如下:
(1)卵巢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多見,約80%的患者病變累及一側卵巢,雙側卵巢同時累及者約為50%。病變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層中可見紫褐色斑點或小泡,隨著病變的發展,卵巢內的異位內膜可因反覆出血而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但以單個為多見,稱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腫內含暗褐色黏糊狀陳舊血,似巧克力液體,故又稱巧克力囊腫。囊腫大小不一,直徑多在5~6cm以下,最大者直徑可達25cm左右。當囊腫增大時,整個卵巢表面呈灰藍色,於經期時囊腫內出血增多,囊腔內壓力增加,囊壁內可出現小的裂隙並有極少量的囊液滲漏至卵巢表面,刺激局部產生炎性反應和組織纖維化,將裂隙封閉,並導致卵巢與其鄰近器官如子宮、闊韌帶或乙狀結腸緊密粘連,致使卵巢多固在盆腔內,不能活動。若手術時將卵巢強行與其周圍組織游離,囊壁往往破裂,流出黏稠的暗褐色陳舊血液。上述卵巢與周圍器官或組織緊密粘連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臨床特徵之一,可借此與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腫區別開來。

(2)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和子宮後壁下段 這些部位處於盆腔後部較低或最低處,與經血中的內膜碎片接觸最多,故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好發部位。早期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或子宮後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點或顆粒狀散在結節。隨病變的進展,子宮後壁與直腸前壁粘連,子宮直腸陷凹逐漸變淺,甚至完全消失。嚴重者子宮直腸陷凹內的異位內膜向直腸陰道隔發展,在隔內形成包塊,並向陰道後穹隆或直腸腔凸出,但極少穿透陰道或直腸黏膜層。

(3)宮頸 子宮內膜異位累及宮頸者較少見。病灶可位於表淺的黏膜面或深部間質內。淺表者多系子宮內膜直接種植所致,在宮頸表面可見暗紅色或紫藍色小顆粒,於經期略增大,易被誤診為宮頸腺囊腫。深部病灶可能系子宮直腸陷凹異位灶直接蔓延而來,在宮頸剖面可見紫藍色小點或含陳舊血液的小囊腔。

(4)輸卵管 一般直接累及輸卵管黏膜者較少,偶可在其管壁漿膜面見到紫褐色斑點或小結節。輸卵管常與其周圍組織粘連,可因扭曲而影響其正常蠕動,但管腔多通暢。

(5)腹膜 早期病變可通過腹腔鏡檢查時被發現,除在盆腔內見到典型的色素沉著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外,還可在一些早期病例發現無色素的早期子宮內膜異位腹膜病灶,其中有白色混濁腹膜灶、火焰狀紅色灶、腺樣息肉灶等。這些無色素灶發展為典型的色素灶需時6~24個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