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表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表現介紹如下:
1.症狀 常見症狀是下腹痛、痛經、性交不適和不孕。有些患者無症狀。
(1)下腹痛和痛經 疼痛多位於下腹深部及直腸區域,以盆腔中部為多,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也可以牽涉到盆腔兩側和骨盆壁。繼發性、週期性痛經並漸進性加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症狀。常於月經開始時出現,並持續至整個月經期。疼痛程度與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的盆腔腹膜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腹痛。也有週期性腹痛的出現稍晚與月經不同步者。少數晚期患者訴長期下腹痛,至經期更劇。
(2)性交不適 性交時由於宮頸受到碰撞及子宮收縮和向上提升,可引起疼痛,一般表現為深部性交痛。多見於子宮直腸陷凹有異位病灶或由病變導致子宮後傾固定的患者,且以月經來潮前性交痛更明顯。
(3)不孕 正常女性不孕率約為15%,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不孕率可高達40%。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不孕的原因可能與盆腔內器官和組織廣泛粘連,輸卵管蠕動減弱,以致影響卵子的排出、攝取和受精卵的運行有關,或由於盆腔環境的改變影響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等。但盆腔解剖無明顯異常的輕症患者亦可導致不孕,說明不孕的原因絕非單純局部解剖異常所致。現多數學者認為內膜異位症患者的不孕原因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卵泡和黃體細胞上的LH受體數量較正常女性為少,以致黃體期黃體分泌不足而影響受孕。②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症(LUFS):此病徵為卵巢無排卵,但卵泡細胞出現黃素化,患者雖體溫呈雙相,子宮內膜呈分泌期變化,但由於無排卵無受孕可能。其診斷依據是在應有的排卵期後4~10d,腹腔鏡檢查時發現,卵巢表面無排卵孔;在LH高峰後2d,B超檢查時卵泡繼續生長。有報告證實,內膜異位症患者LUFS的發生率較正常女性顯著增高,故多並發不孕症。
(4)月經不調 15%~30%的患者有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經前點滴出血。月經失調可能與卵巢無排卵、黃體功能不足或同時合併有子宮腺肌病或子宮肌瘤有關。
(5)其他特殊症狀 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或便秘,甚至有週期性少量便血。便血一般為腸黏膜充血所致。嚴重的腸道內膜異位症可因直腸或乙狀結腸腔受壓而出現腸梗阻的症狀。異位內膜侵犯膀胱肌壁可在經期引起尿痛和尿頻,但可被嚴重的痛經症狀所掩蓋。異位內膜侵犯和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一側腰痛和血尿,但較罕見。此外,身體其他部位有異位內膜種植和生長時,均可在病變部位出現週期性疼痛、出血或腫物增大,典型病例如剖宮取胎術後的腹壁瘢痕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於經期出現腹部瘢痕疼痛,並可在瘢痕深部捫到劇痛的包塊,月經乾淨後疼痛緩解,但下次經期又復發,且隨時間的延長,包塊逐漸增大,腹痛亦可逐漸加劇。
2.體徵 除巨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在腹部捫及包塊和囊腫破裂時可出現嚴重的腹膜刺激征外,一般腹部檢查均無明顯異常。典型的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盆腔檢查時可發現子宮多後傾固定,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或子宮後壁下段等部位捫及一個或多個結節,觸痛明顯,在子宮的一側或雙側附件處捫到與子宮相連的囊性偏實不活動包塊,往往有輕壓痛。若病變累及直腸陰道隔,可在陰道後穹隆部捫及甚至可看到隆起的紫藍色斑點、包塊或小結節。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