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歷的「春節相親計劃」分上下兩部,上部從臘月二十到二十八,下部從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一,共18場相親活動。
這18個對象包括護士、老師、公務員、私營業主等眾多行業;相親的地點則包括咖啡店、西餐廳、電影院甚至春節廟會。
剩鬥士的春節相親會
從意大利回到青田已經十多天了,王哲歷一直在忙。你要問忙什麼?他的微信簽名就是答案——「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
10年前,26歲的王哲歷跟著親戚到意大利維琴察的一家中餐館打工,從跑堂幹起,一步步升到領班、經理、股東,現在也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餐館。
雖然在國外事業有成,但因為交際圈狹小,他的「個人問題」成了親戚朋友的「眾矢之的」。
尤其是一接到老爸老媽打來的電話,王哲歷就感到頭皮發麻,「幾乎每通電話,都會說到誰誰誰結婚了、生娃了、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在婚姻問題上,王哲歷的父母認為,對待婚姻的態度和責任感方面,國內的女孩更可靠,所以知道他今年準備回國過年,早早就開始張羅了。
第一個相親對象是位23歲的姑娘,任憑王哲歷怎麼翻動嘴皮子,可對方靦腆得連話都不大說。整個過程才半個小時,都是介紹人在和王哲歷談,真不知道是誰要做他的女朋友。
第二位是個小學老師,挺能聊,可越到後來,王哲歷就越覺得不對勁了,「才這麼一會,雙方都還不瞭解,就開始對我的工作和家庭指手劃腳了。」
第三位是個公務員,家庭、相貌、工作都蠻不錯,可是一說到以後需要她放棄國內的一切、出國與王哲歷一道打拚時,雙方就話不投機了。
第四位是個護士,認為與王哲歷的年紀差距太大,電影一結束,雙方也就結束了……
每次相完親,回到家,家人都要向王哲歷打探「戰績」如何,見他搖頭,老媽總會一聲長嘆。
那口氣,聽起來就像買錯了股票拋不出去一樣。
不過,王哲歷的心態倒是不錯,「這事急不來,相親畢竟不是買菜,不是討價還價之後就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相親車輪戰」的上部讓王哲歷感到疲憊,但他希望能碰到有感覺的人。可感覺怎麼來衡量,他也說不清楚。
大年初二,「車輪戰」下部依照計劃開打。
這次的地點約在了麗水西城廣場,女孩是做財務的,這點讓王哲歷挺喜歡。
晚上,王哲歷給我打來電話說,對方挺有眼緣,聊得也不錯,還互留了聯係方式,但至於能不能成,還要再接觸接觸。
「接下來幾天裡,還有好些個姑娘要見,再看看總沒有壞處。」王哲歷說,回國圍著相親轉,這樣的方式讓他終身難忘。
每逢佳節被相親 要相就相老家人
@排骨湯圓:大年初一剛過,我就發現老同學兼閨蜜把自己的QQ簽名更新成了「每逢佳節被相親,要相就相老家人」。好吧,我都能想像她敲下這幾個字的表情有多囧。
昨天上午,我回到老家湖州,和閨蜜匆匆見了一面。
因為閨蜜的「檔期」問題,我們的相聚縮減為一個小時的下午茶——從年初三開始到年初六,五場相親大戲她都是女主,男主無一例外都是在北京的湖州人。
對於已經奔過三的閨蜜來說,過年回家忙相親我覺得不新鮮,想八卦的只是,工作在「帝都」的她為啥還要回到我們老家小城市來物色男人呢?
沒想到閨蜜說:「還不是因為有你這樣的例子。」
我的老家在湖州,老公家鄉在徐州,婚後,除夕夜總得兩家輪,常常沒法和父母吃上年夜飯,總是有些遺憾和愧疚。
「還是我家老太太深謀遠慮,給我物色的全是在北京打拚的湖州人。這要是成了的話,以後過年回家,絕對是夫妻雙雙把家還,哈哈!」
這個春節相不中?沒事,來日方長,回北京繼續相唄。閨蜜說,通過廣場舞會,老太太早就做好相親資料庫啦。
本報記者馮瀟穎
他說自己33歲 我感覺起碼40了
@奈良的鹿_醬:「年薪10萬、大城市、研究生」,如果放在一個30歲的男人身上,肯定吃香,可是換成同樣年紀的姑娘,就沒有市場了。你說這是什麼道理啊?
小黃在寧波工作,老家是江西撫州。研究生畢業三四年了,感情問題還是一片荒蕪。
前幾年,長輩們只是催,今年他們簡直是焦躁了——弟弟剛畢業就在上海找了女朋友。
「姐姐不結婚,弟弟結婚總歸不吉利,你就看在我們一把年紀,想抱孫子的份上,去找個人結婚吧。」這是小黃媽媽的原話。
經過多次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妥協:今年回家相親,不管成不成,先有個行動。
第一次相親,是在鎮上的一個山寨咖啡館。
「他說33歲,但是感覺起碼40了,頭也有點禿。在寧波一個旅行社做客戶經理,一直在說全國各地旅遊經驗,還暗示我下次一塊去。」
小黃應付地聽著,沒想到對方中途上了個洗手間,回來突然坐到她邊上,雙手非常不老實。小黃想著兩個老人,忍了幾秒鐘後,果斷推開,一回家就對爸媽發火,還狠狠甩了房門。
那天晚飯很沉默,爸媽第一次沒有再提相親的事情,小黃心想:這下好了。
可是晚上上廁所時,聽到媽媽又在打電話:「這個小夥雖然學歷不高,但去海外打過工,可能他們聊得來,要麼明天我把女兒帶出來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