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肺」的正確學名是氣腔。在正常情況下,空氣進出範圍局限在呼吸道的氣管、氣道和肺氣泡,可是若肺氣泡谷得太脹或呼氣時遇到阻力,空氣便會在壓力下被擠或竄到呼吸道以外的空間,例如氣腔內。氣腔原本只有一層很薄的液體,供潤滑用,無端端跑進來的空氣壓着肺葉,使其不能充份膨脹,引致呼吸困難,是為爆肺。
由於纏在哮喘病人氣管壁外面的肌肉異常痙攣,哮喘發作會令氣管嚴重收縮,加上發炎、充血引致氣管壁變得腫脹,加上氣管裏面有大量的分泌物,令呼氣嚴重困難,一「谷」之下也會「爆肺」。
因此哮喘病人在病發時,若屢次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仍未能舒緩氣喘,便應求診或考慮到急症室,尤其是氣喘發作時,伴有因爆肺而胸痛的情況,又或者氣喘來得緊急,而且沒有哮喘先兆,便要提防爆肺的可能。
記着爆肺這情況,可以同時在沒有哮喘發作,或有哮喘發作的情況下發生。同一病人,可能有雙重症狀,即哮喘加爆肺同時出現,特別是又瘦又高的年輕哮喘患者或曾經吸煙同時有慢阻肺病的人士。
哮喘發作時,用聽筒聽,會有以下三種情況:(一)輕微發作時,因進出肺部的空氣減少,呼吸聲減弱;(二)及後因氣管收窄,會有喘鳴聲;(三)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空氣不能進出,喘鳴聲反而不會出現,呼吸聲變微弱,甚至全無。
因爆肺時呼吸聲也會減弱,臨床診斷有難度,因此很多時都要靠X光來判斷。只有極少數情況,空氣谷到皮下,醫生不用照X光,用手也摸到細細碎碎的雜聲。爆肺在X光下可以診斷出來,嚴重的要靠引流去治療。
香港哮喘會網頁:
http://www.hkasthm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