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嬰兒(嬰兒食品)的胃口還是不錯的啊,怎麼就是不長肉呢?面對父母的疑惑,專家表示:嬰兒有可能是患了「特發性腸吸收不良綜合徵」,通俗講,就是由於小腸黏膜的吸收出現問題,造成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維生素等的吸收功能異常。
一、臨床表現
1、腹瀉、糞便色淡、量多、惡臭,每日大便數次甚至數十次;
2、電解質混亂以及維生素缺乏,手腳容易抽筋、角膜乾燥、腳氣病、骨軟化;
3、腹痛,較少見,常發生於排便前;
4、嬰兒越養越瘦;
5、全身無力、體力比一般同齡兒童(兒童食品)差。
二、治療方法
1、西醫醫療
一般西醫小兒科醫師在治療這種病的時候會先根據腹瀉程度給予不同的止瀉劑,治療開始會先禁食,採取全靜脈營養(營養食品),日後再逐漸增加糖類、蛋白質的含量,食物應選擇脂肪含量較低者,並且補充適當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2、中醫治療
「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是屬於中醫學的「脾虛」範圍,治療上,根據患兒體質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i型:患兒表現為腹脹腹瀉、煩躁不安、面黃肌瘦、夜間睡眠不安、舌苔黃膩。
治療:以消食導積為主,兼用理脾健胃,治方用香附、神曲、陳皮、麥芽、砂仁、白朮、沙參、胡黃連、檳榔,嘔吐嚴重者酌加竹茹、半夏。
ii型:患兒以腹瀉為主、兼有腹脹、倦怠、面黃、舌質顏色淡,大便中夾有殘渣。
治療:以健脾益氣為主,治方用黨參、白朮、麥芽、澤瀉、枳實、香附、神曲、甘草,腹脹嚴重者酌加厚朴、大腹皮。
iii型:患兒長期腹瀉、反覆發作,早上起床即腹瀉、手足冰冷、怕冷、腰膝痠軟。
治療:以溫腎健脾為主,治方用吳茱萸、陳皮、補骨脂、木香、肉豆寇、黨參、白朮、茯苓為主,腹瀉嚴重、長久不癒者酌加赤石脂、訶子。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