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百分之三的准媽媽可能在懷孕九個月時發現“臀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坐胎”,由於坐胎可能會引起胎兒的生產困難、母親發生產傷、胎兒可能是畸形兒、子宮可能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所以一旦發現“坐胎”——胎位不正,就必須與醫師討論何種生產方式是最佳的選擇。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如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是胎位不正,而在八個月時大約只有8.8%是胎位不正,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上下是胎位不正,這表示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位成為正常的頭在下的產位。
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於腹壁松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胎位不正怎麼辦
在產科的處理方面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時,就表示診斷確定,但仍有極少數多產婦在臨盆前仍有胎位改變的機會,然而一般而言,在妊娠32-34周還是胎位不正——“臀位”時就應該決定(一)實行人工外轉胎位法;(二)自然臀位生產;(三)直接剖腹產。
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松的藥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
具體可做以下四點:
1.橫位應做選擇性剖腹產。臀位分娩,初產婦多作剖腹產;經產婦,胎兒較小、骨盆夠大者,可考慮陰道分娩。
2.橫位如未分及時處理,會導致臍帶脫垂,胎死宮內,甚至有子宮破裂危險。
3.臀位有破水後臍帶脫垂可能,分娩過程中有後出頭危險,會造成胎兒宮內窒息,甚至死亡。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先作好分娩方式選擇,提前住院待產。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及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有:
胸膝臥位
即孕婦保持頭低臀高姿勢。做胸膝臥位前應自解小便,松解褲帶。孕婦可跪在硬板床上,胸部墊一個枕頭,將兩手前臂上屈,頭部放在床上轉向一側,臀部與大腿成直角。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5~7天為一療程,一周後復查。這是一種借胎兒重心的改變,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優點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和設備,只要在家堅持練就行,缺點是練習時孕婦可能出現腰酸、頭暈、惡心等現像,常不能堅持。
艾灸至陰穴
這是一種中醫糾正胎位的方法。孕婦平臥或采取正坐的姿勢,松解褲帶。同時由醫生灸雙側至陰穴(足小趾端外側),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5次為一療程,一周後復查。這一方法操作簡便,無痛苦,經濟,孕婦也可學著自行灸治。
外倒轉術
用以上方法糾正胎位無效者,一般可在妊娠30周以後,到醫院由醫生通過手推等動作倒轉胎兒,此法需要專業技術,孕婦不可在家自行做。
二、陰道生產的注意事項
當外轉術失敗或不適宜執行的胎位不正孕婦,在選擇陰道生產時必須注意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骨盆是否足夠通過,同時胎兒體重需在2500至3500克之間,必須特別注意產程不可延長。由於臀部通常比頭部要小,所以下降可能較快,但不可以為頭部也很容易產出,而認為有過早生產的時機,以免引起產傷或頭部在最後生不下來的危機,若有任何產程延長則必須及早剖腹生產。
另外單腿或雙腿直立的胎位不正時也不適宜陰道生產,否則臍帶過早脫落垂出來引起胎兒缺氧的危機,也會比一般的正常胎位要多很多。此類胎位不正必須隨時注意,在破羊膜時要進行陰道檢查,確定臍帶是否有脫出的情形。
近年來臀位的陰道產,年輕醫師的執行經驗不多,在執行時必須有資深醫師在場協助生產,以確保胎兒的平安,同時臀位產的胎頭產鉗也必須准備使用。
臀位陰道生產執行不當時有如下的危機:(一)出生時缺氧;(二)腦出血;(三)脊椎受傷;(四)手神經受損;(五)骨折;(六)內髒受傷;(七)口喉部受傷等。
三、多數媽媽選擇剖腹產
過去的十年來各大醫院在臀位產漸漸為剖腹產所取代,這是因為多項研究發現,剖腹產胎兒的安全度,高於陰道生產的不確定性。這不全是醫師的原因,在孕婦及其家庭對胎兒的關心度及要求零失誤的壓力下,使得醫師及孕婦,共同選擇剖腹產。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個人認為第二胎以上,沒有剖腹產的孕婦,在胎兒不大,孕婦本身也沒有並發症的情形下,臀位也就是“純臀位”沒有直立腿的情形,在產程正常時,還是可以考慮陰道生產,不過事前與主治醫師討論利弊後再下決定,是最佳之道。
因執行陰道生產時可能會有上述的危機,故胎位不正的准媽媽可選擇外轉胎位術或剖腹生產,然而剖腹產也不是完全安全的,有可能發生失血、孕婦傷口感染等並發症,所以准媽媽發現胎位不正時必須小心處理,多請教專家才能安然應付挑戰。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