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喜歡劈酒減壓,更將常見的酒後面紅現象視作「酒散」,誤以為酒精迅速經皮膚散開,是「飲得」的象徵,但其實是身體缺乏消滅酒精內有毒物質酵素的警號。有腸胃肝臟科醫生指,酒後面紅的人若長期飲酒,並日飲三杯或以上,患上食道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10倍或以上。亞洲人患上食道癌的比率高於西方人,醫學研究近年發現容易酒後面紅或是其中一個致病關鍵。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胡興正表示,飲酒後體內的乙醇會分解一種名為乙醛(Aldehyde)的化合物,此物質可釋放對健康有害的毒素,全靠一個名為ALDH2的酵素將毒素散滅,將之變成無害的化學物。
研究發現亞洲人受到遺傳基因影響,出現ALDH2酵素缺乏的情況很普遍,醫學界估計逾三成華人有此問題,但西方人則少有此情況。當缺乏ALDH2酵素,飲酒後有毒物質無法正常分解,毒素長期積聚體內是導致食道癌的元凶之一。他表示ALDH2酵素缺乏的常見症狀是一、兩杯酒落肚後,「成塊面即刻紅晒,有人重會心跳同作嘔」。
他表示ALDH2酵素缺乏分兩種,一種只是ALDH2酵素不足,身體仍有一定分解酒精毒素的能力,故飲酒後雖然會面紅,但未必會有其他不適,多飲幾次酒後便會逐漸適應,這類人是患上食道癌的高危族,因為適應身體的反應後會繼續飲酒,甚至越飲越多,令毒素不斷累積,隨時癌變。另一類是ALDH2酵素嚴重不足,只需飲少量酒精已會「面紅身熱」很不舒服,飲一、兩次後多數會自動遠離酒精。ALDH2酵素缺乏的人只要不接觸酒精,就不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警告經常酒後面紅的人,若飲酒量屬中度,即每日飲酒三杯或以上,已可令食道癌風險較一般人增加10倍或更高。由於毒素要長時間累積才會引致癌變,一般要飲10多年才有機會出現食道癌,故患者以中年人為主。煙與酒也是引致食道癌主要物質,若ALDH2酵素缺乏的人同時又煙又酒,患食道癌風險會更高。
全球估計逾五億人屬ALDH2酵素缺乏,醫學界認為若能提醒他們遠離酒精,可大大減低食道癌的個案,現時未有準確測試ALDH2的方法,但胡興正醫生表示市民在飲酒時只需簡單問自己兩條問題,已可確定是否需要遠離酒精,第一條是一杯啤酒落肚(約180毫升)後,會否即時有面紅反應?第二條是開始飲酒第一、兩年,是否持續有容易酒後面紅的情況?若兩者皆答是,很大機會是ALDH2缺乏,應遠離酒精,或大幅減低飲酒量。
胡興正表示現時沒有相關測試,一般都是在病人確診食道癌後,詢問病發前飲酒及吸煙等歷史,從而確定是否屬ALDH2酵素缺乏引發。他指曾有一名男病人,年青時放工後經常與同事一起飲酒,每次兩、三樽啤酒落肚,再加烈酒,初時也會「面紅身熱」,其後因為經常要見客飲酒,酒量越來越大,便逐漸習慣,到了約50歲,突然暴瘦及有吞嚥困難,內窺鏡檢查證實是食道癌,需手術切除腫瘤及電療。這名病人屬ALDH2酵素不足但持續飲酒,並有吸煙習慣的典型病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