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用藥集感
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貝萊、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淨)
退燒: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咽扁沖劑
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
食慾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腹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
受驚、夜啼:牛黃抱龍丸、珠珀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硃砂,慎用)
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薈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黴素、阿莫仙等。
科學計算小兒用藥劑量
第一種方法:按年齡計算
年齡劑量年齡劑量出生1個月內成人劑量的1/18 4 歲成人劑量的1/3 2 個月成人劑量的1/14 6 歲成人劑量的2/5 6 個月成人劑量的1/ 7 9 歲成人劑量的1/2 1 歲成人劑量的1/ 5 12~14歲成人劑量的2/3 2 歲成人劑量的1/ 4 18歲成人劑量
第二種方法:按體重計算
小兒用量=成人用量×小兒體重(kg)/成人體重(50或60kg)
第三種方法:按體表面積計算
60kg體重的成人體表面積按1.70m2計算。
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小兒每日藥用量=成人每日藥用量×小兒體表面積÷1.7
注意:公式中體重最好是實測體重。如不能實測,則按體重(kg)=年齡×2+7估計。
以上幾種計算結果可互相參考。
父母自己掌握了小兒服藥劑量的計算方法以後,在對醫生開出的藥物服用量有疑問時,也能進行核算,以確保無誤。
兒科用藥特點
有人講「小兒用藥只要注意按年齡折算劑量就行了。」其實不然。折算劑量固然重要,但對於小兒的合理用藥來說,差距尚遠。由於小兒處於不斷發育的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血循環時間較短,肝腎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對藥物排泄較快,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藥物的轉運、分佈、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趨完善,各期的用藥特點是不同的:
1、新生兒用藥特點。
新生兒皮膚薄,皮膚局部用藥吸收較多,應注意引起中毒。藥物經口服後,胃腸道吸收的差別很大,如氯黴素吸收慢,磺胺藥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於周圍血循環不足往往影響藥物吸收和分佈,靜脈吸收最快,藥效可靠。有些藥物如磺胺藥應用後,引起新生兒黃疸加重,甚至侵入腦組織造成核黃疸,因此磺胺藥不宜用於新生兒。由於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某些酶類缺乏,某些藥物應用後可引起生命危險,如氯黴素可引起新生兒灰嬰綜合徵,嚴重者可致死;新生兒腎功能發育不全,對巴比妥類、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排泄緩慢,直到滿月後,腎功能才逐漸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兒用藥量宜少,用藥間隔應適當延長,同時用藥也不宜過久,否則易發生中毒。
2、嬰幼兒期用藥特點。
出生後28天至滿3歲,叫嬰幼兒期。嬰幼兒期的吞嚥能力差,大多數不會自服藥品,口服給藥要注意不要誤入氣管,特別是石蠟油等藥物,誤入後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嬰幼兒期的腹瀉,不要過早應用止瀉劑,以免腸內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時應從改善飲食著手,適當加些含有纖維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瀉藥。嗎啡、杜冷丁等藥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該期對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鎮靜藥,耐受性都較大,年齡愈大,劑量也相對偏大。
3、兒童期用藥特點。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但機體尚未成熟,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如對於鎮靜藥、阿托品、磺胺類藥、激素等的耐受性較大;酸鹼類藥物較易發生酸、鹼血症;應用利尿藥較易引起低血鉀、低血鈉現象;應用大量或多種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廣譜抗生素時)比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四環素可使牙釉發育不良,牙齦發黃,因此7歲以內忌用。用藥時,必須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發生反應及時採取措施。
兒科禁用藥
嬰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一些器官和組織都未發育成熟,抵抗力也弱,容易得病。孩子得了病,用藥一定要慎重。嬰幼兒時期禁用或慎用的藥物有:
1、易引起新生兒溶血或黃疸的藥物:
解熱鎮痛藥:阿可匹林;抗瘧藥;伯氨喹、撲瘧喹、奎寧;呋喃類:呋喃妥因、痢特靈;
抗生類:新生黴素、氯黴素、四環素、青黴素;
中樞神經抑制藥: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巰基丙醇、對氨基水楊酸、奎尼丁、維生素K,亞甲藍、甲睾酮、苯甲酸鈉咖啡因、山梗萊鹼、毛花苷C(西地蘭)、毒毛花苷K,甲苯磺丁脲等。
2、能引起新生兒變性血紅蛋白症的藥物:
亞甲藍,苯唑卡因等局麻藥,次硝酸鉍等硝酸鹽。
3、能引起胎兒和新生兒中樞抑制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藥物:
麻醉藥和催眠藥:乙醚、氯仿、氯烷、氧化亞氮、三溴乙醇、副醛、水合氯醛;巴比妥類藥物;
成癮性鎮痛藥:嗎啡、可待因、呱替啶(杜冷丁);地西泮(安定)藥氯丙嗪、安定、利眠寧;
降壓藥:利血平。
小兒喂藥技巧多
由於小兒體質較弱,生病在所難免。在給小兒喂藥時,家長應懂得有關服藥的常識,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
1、給新生兒最好的喂藥方法是:把藥水(或將藥粉溶於糖水中)倒入奶瓶,讓小兒像吸奶一樣服藥。如果是少量藥粉,可以直接放入小兒口中,然後再用少許糖水送服。
2、可以把丸、片劑研成粉狀,用糖水調成稀糊狀,把孩子抱在懷裡,呈半仰臥狀,左手扶持小兒頭部,右手持食匙取藥慢慢喂下,待孩子將藥吞嚥後,再繼續喂。
3、給新生兒喂藥前,也可先喂幾口奶,再喂點藥,反覆這樣做,直至將藥喂完。然後將孩子豎起輕拍背部,以防反胃嘔吐。但應注意,喂藥之前不應喂飽奶,以免飽後小兒拒絕服藥。也不可將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為兩者混合後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4、五歲以下的孩子宜服流體類藥物。
5、由於藥物實在太苦(如中藥湯劑),小兒拒絕服藥時,可暫時通過一個軟管把藥注入頰與臼齒間,避免藥液與舌面上的味蕾接觸,也可冷卻藥液使藥味減輕。孩子到6歲就可吞藥片,囑孩子將藥片放到舌根區,並立即喝水,要強調孩子把水吞嚥下去,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
6、有些孩子已能識別物品,當認出是藥物時拒絕服用,此時家長應耐心給孩子講解,使他們理解藥物與疾病的關係,並自覺積極參與藥物治療。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轉載方請明確註明出處及鏈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