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臍部稱為神厥穴,又名氣會、維合。它在人體經絡中的任脈上。任脈乃陰脈之海,它能和督脈互為表裡,共同調理人體的諸經諸脈,故臍部能與諸經諸脈相通。研究表明,臍部在人出生後才最終閉合,也是腹壁最後閉合之處。臍部的皮膚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相比,其表皮的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因此,藥物最易穿透臍部而被人體吸收。而且臍部的皮下無脂肪組織,臍周的血管豐富。這就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和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因此,在臍部敷藥能起到內服藥物起不到的作用。敷臍療法正是利用了臍部的這些特徵治療各種病症的。此療法操作簡便、療效可靠。那麼,用敷臍療法能治療哪些兒科疾病呢?
1.可治療嬰幼兒腹瀉
原料:取白胡椒2克。
制用法:將白胡椒研成細末備用。先將患兒的神闕穴及長強穴(在尾骨尖下0.5吋處,相當於尾骨尖與肛門的中點)清洗乾淨,然後分別將白胡椒粉1克置於神闕穴和長強穴上,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好。每天換藥1次,3天為1個療程。用此法治療嬰幼兒腹瀉療效非常顯著。
2.可治療小兒便秘
原料:取生大黃適量。
制用法:將生大黃烘乾後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生大黃粉末10克,用適量的白酒將其調成糊狀。將藥糊敷在患兒的肚臍上,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好,然後,再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10分鐘。每天換藥1次。一般3—5天後即可見效。
3.可治療小兒遺尿症
原料:取生薑30克,附子6克,補骨脂12克。
制用法:將生薑搗爛如泥,將附子、補骨脂研為細末。把上述的生薑泥和藥末混合成膏狀。將藥膏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好。每5天換藥1次。一般用藥4—6天即可見效。
4.可治療小兒口舌生瘡
原料:取細辛2.5克。
制用法:將細辛研為細末,然後用適量的麵粉及溫開水將細辛末調成直徑為3—4釐米,厚度為0.5釐米的麵餅,並將此藥餅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在藥餅上蓋一層塑料薄膜、一塊無菌紗布,再用膠布固定好。每日早晚各換藥1次。3天為1個療程。多數患兒在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後,即可痊癒。
5.可治療小兒疝氣
原料:取母丁香適量。
制用法:將母丁香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適量的母丁香細末將患兒的肚臍窩填滿,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好。隔日換藥1次。一般用藥4—6次即可見效。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期間應避免讓患兒患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病症,同時應讓患兒減少活動。
6.可治療小兒流涎症
原料:取益智仁9克,車前子6克,甘草3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末備用。每次用藥時,將適量的藥末用少許食醋調成稀糊狀。將藥糊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將其固定好。敷藥期間可間斷地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每天換藥1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
7.可治療新生兒臍炎
原料:取云南白藥適量。
制用法:先用生理鹽水或新潔爾滅溶液將患兒臍部的分泌物清洗乾淨,然後,將云南白藥敷在患兒的肚臍處,並蓋上一塊無菌紗布,再用繃帶將其包紮好。隔日換藥1次。一般用藥兩次即可痊癒。
8.可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原料:取杏仁、桃仁、生山梔、芒硝、大黃各6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末備用。每次用藥時,將適量的藥末,用適量的麵粉、雞蛋清調成糊狀。將藥糊敷在患兒的肚臍處。每天換藥1次。少數患兒在用藥後臍周的皮膚可能呈青紫色,此時不必停藥,仍可繼續用藥。一般在用藥3次後,即可見效。
9.可治療小兒盜汗
原料:取五倍子適量。
制用法:將五倍子研成細末備用。每晚臨睡前取適量的藥末用溫水調成軟面狀,然後,將藥麵餅敷在患兒的肚臍處,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於第二日清晨將藥麵餅除掉。每天換藥1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
10.可治療小兒睾丸鞘膜積液(睾丸的鞘膜囊內有許多積液,睾丸成腫脹狀)
原料:取公丁香40克。
制用法:將公丁香研成細末備用。每次用藥前將患兒的臍周洗淨、擦乾。然後,取公丁香粉2克敷在患兒的肚臍處,讓藥粉高於周圍的皮膚約0.2釐米,再蓋上一塊無菌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好。每隔兩天換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如第一個療程結束後,患兒的病情仍未痊癒,可間隔5—10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的治療。在治療期間應儘量不讓患兒哭鬧和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療效。多數患兒在經過2—3個療程的治療後,會收到明顯的療效。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