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治療,首先當辨別寒熱與虛實,屬熱屬實者,急當清熱解毒、利濕止帶、化瘀止痛,以防病勢深入;屬寒屬虛者,當以溫腎助陽、散寒除濕、化瘀止痛之法,以利扶正祛邪,在具體療法上,可選用內服湯劑、外敷、針刺、灌腸等法,根據不同的病情配合應用,常用治法如下:
一、辨證選方
1.熱毒壅盛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味。金銀花30g,蒲公英20g,野菊花20g,紫花地丁20g,天葵子20g,牡丹皮15g,赤芍15g,紅藤30g,敗醬15g,元胡15g。腹脹較甚者,加木香10g,枳殼10g;帶下混濁臭穢者,加魚腥草30g,黃柏10g;痛甚者,加乳香15g,沒藥15g。
2.濕熱壅阻
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止帶。
方藥:清熱調血湯加減。丹皮15g,黃連10g,生地2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薏苡仁l5g,香附15g,元胡15g。帶下色黃有穢味者,加敗醬草20g,紅藤30g;尿頻尿痛者,加甘草梢10g,滑石15g;腹脹者加木香10g,枳殼10g。
3.寒濕凝滯
治法: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味。小茴香10g,乾薑10g,肉桂10g,當歸15g,川芎10g,赤芍10g,沒藥15g,元胡15g,靈脂15g,蒲黃15g。兩側少腹痛者,加荔枝核15g,川楝10g,烏藥15g;腰酸下墜者,加寄生15g,川斷15g,狗脊15g;帶下量多者,加白朮15g,山藥15g;腹脹者加香附15g,枳殼10g。
4.腎陽不足
治法:溫腎助陽,化瘀止痛。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干地黃20g,山藥10g,山茱萸10g,澤瀉10g,茯苓10g,附子5g,肉桂5g。小腹涼甚者,加小茴10g,川椒5g;伴痛經者,加香附15g,當歸10g,元胡15g;腰膝痠軟者,加巴戟天15g,杜仲15g。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