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是由3層組織構成的,最外面的是漿膜層,中間是肌層,覆蓋在子宮內面的是粘膜層,也就是子宮內膜。這3層中炎症最常發生於子宮內膜,稱為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子宮內膜炎的發生原因如下:
(1)大部分與妊娠有關,如產褥感染或感染性流產,常發生子宮內膜炎,並且是子宮內膜炎中最嚴重的類型。
(2)在子宮內放置節育器,或經刮宮術、宮頸電烙、放置鐳針等途徑而感染。
(3)子宮腔內病變,如子宮內膜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亦均有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炎。
引起感染的病原體多為寄生於陰道及子宮頸的病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副大腸桿菌等。
慢性子宮內膜炎不太多見,因為子宮內膜每月有一次剝脫,炎症性內膜均可隨月經週期而排出體外,但是子宮內膜的基底層並不隨月經週期剝脫,而長期保留在子宮內,以備生長
出新的內膜,如果基底層發生炎症,新生的內膜也會受到感染,成為慢性子宮內膜炎並長期不癒。
子宮內膜炎主要表現為:
(1)白帶增多,白帶有時是血性的,較混濁,如果是厭氧菌感染則帶有臭味。
(2)月經失調,不規則子宮出血,下腹痛或墜脹感。
(3)子宮稍增大,有時有輕度壓痛。
(4)急性期可有發熱,但熱度不高。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