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是較常見的淋巴細胞白血病,瑪麗醫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教授鄺沃林表示,本港的CLL患者有年輕化及增加趨勢,「如果10年前一名30歲人士被診斷為慢性淋巴白血症患者,我會認為係斷錯症」。他指CLL常見患者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但近年發現不少年約30歲的新症個案。
鄺更指臨床觀察發現,本港每年CLL新症個案有5%增長,新症增加或與越來越多港人主動進行身體檢查或驗血有關。公院每年有50至60宗新症。
白血球分為淋巴與骨髓細胞兩種,慢性白血病的成因是白血球數目失控,骨髓裏若積存大量異常白血球,便無空間讓正常的紅血球和血小板增生。若淋巴球出現異變,便稱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助評估治療政策
該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副教授謝偉財稱,近年外國大型研究顯示,採用標靶藥物結合化療組合,療效比單用化療高。去年一項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表的研究顯示,第一線療法若採用組合治療,比較單獨使用化療,患者整體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3%;一項去年於國際醫學期刊《臨床腫瘤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復發性CLL患者於化療中加入標靶藥物,可顯著減低再復發風險35%。
但過往針對華裔患者的研究甚少,鑑於不同分類白血病可能有不同病況及治療方案,加上華裔患者病理特徵或與西方不同,瑪麗醫院經香港血癌基金及其他捐助組織籌得款項,於去年10月建立本港首個CLL資料庫。截至今年6月,資料庫已收錄約30名患者的病理分類、治療方案及復發情況等資料,當中包括兩至三個30多歲的年輕個案。由於華裔患者較西方少,院方期望收集約200名病人資料後,可進行針對華裔患者的分析及臨床研究,有助監測本港CLL疾病趨勢及評估治療政策。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