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子日前在肛門口摸到一顆腫塊,以為只是痔瘡發作,買藥膏擦無效,還發燒,經醫師診斷發現,不是痔瘡而是肛門膿瘍,緊急切開排膿,流出50CC膿液才康復。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沈名吟說,大部分的人無法親眼見到自己的肛門,所以肛門出問題時都只能「用猜的」。雖說超過一半的肛門痛禍首就是痔瘡,但是有超過20種的疾病會引起肛門痛,除了痔瘡和肛門膿瘍外,還有肛裂、肛門搔癢等。
肛門膿瘍起因於肛門腺體的感染,人體有6到8個肛門腺體,位於肛門內外括約肌之間,腺體開口位於肛門以內的齒狀線,約離肛門口1到2公分,因為腺體開口阻塞而造成感染積膿,此時為急性期的肛門膿瘍,之後膿瘍破裂在肛門外造成持續性的開口,則為慢性期。
急性期的肛門膿瘍治療方式為切開引流,多在門診施以局部麻醉之後即可施行,再加以溫水坐浴、止痛藥、軟便劑及抗生素治療。有效的膿瘍引流之後,約有一半的病人可以痊癒,但是有一半的病人會進展為慢性期,需要進一步進開刀房切開或切除。
肛門膿瘍若發生在免疫力差、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身上,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造成膿瘍擴散到會陰部或骨盆腔,導致生命危險,因此肛門痛時,最好能及時就診。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