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經常出外用膳,多肉少菜,容易養痔為患。有外科醫生指,如廁時打機,分散注意力下令排便用力過度或過份心急而不斷向肛門施壓,都是生痔瘡元兇,每10位痔瘡病人就有3至4位「衰心急」。醫生指最理想姿勢應是上身稍往前傾,與下肢形成35度角,有助「路路暢通」。排便時間要控制在15分鐘內,切勿邊如廁邊打機。
記者:於健民
外科專科醫生鍾志超表示,普遍痔瘡成因是位於肛門附近的肛墊及靜脈發炎、腫脹及鬆弛,並逐漸下移而形成。當痔瘡形成,肛門會感疼痛及痕癢、排便帶有黏液或血絲,較嚴重者會「脫肛」,即直腸壓迫至肛門甚至外露。
上身前傾有助暢通
坊間有所謂「十個男人九個痔」之說,鍾認為痔瘡其實不分男女、年齡,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如飲食方面經常多肉少菜、纖維攝取量不足令排便不暢、長時間以同一坐姿工作或閱讀、缺乏運動等都會令肛墊發炎而生痔瘡。惟鍾指,如廁時間長短、坐姿等亦是痔瘡形成原因。
鍾解釋港人生活節奏過急,為騰出時間予工作及其他活動,往往只預留數分鐘時間排便,不符生理需求。他指很多都市人甫坐在馬桶便用盡力氣排便,同時情緒越是顯得焦急,他認為這情況下括約肌會不由自主地用力過度,血管及靜脈就不斷充血及膨脹,並被逼出肛門。他說每10位痔瘡病人就有3至4位衰心急。
有人為善用時間,會在如廁時坐在馬桶玩手機、看報紙,鍾認為這會令肛門受壓時間更長。此外,當注意力被分散,肛門也會不自覺地過度用力,逼出痔瘡來。
鍾志超表示,90%以上痔瘡患者均毋須接受手術,可依靠改善生活習慣、或服用微粒化黃酮類(MPFF)藥物,即可阻止血管繼續發炎及擴張,減輕疼痛及腫脹。他表示預防痔瘡要從生活小節入手,如多吃蔬果、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久坐、恆常運動等。他稱坐著排便時,直腸與肛門形成角度較小,令排泄物未能順暢地排出體外。如廁時上身應向前傾,直腸與肛門就更能貼近成一直線,就能路路暢通。此外,亦不要帶同手機、報紙進內,應專心排便,並控制排便時間在10至15分鐘內。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310/1952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