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很小,無論在什麼時候,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請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
請讓我自己慢慢地觀察一切事物,並希望您不要對我加以過分的限制……”——《美國孩子對父母的“告誡”》
隨著這個信息時代的來臨和發展,當今的家庭教育面對著從未有過的挑戰。教育是什麼?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是所有父母們碰到的難題。
現代成功家教的新趨向有10個元素
元素一:強調非智力因素培養
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元素二:創設豐富環境
環境是一本大書,環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家長可在自家陽台牆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嬰兒創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孩子進行意願畫、想像畫等。
元素三:構建“學習型家庭”
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建立這樣的家庭,有利於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全員、平等”的特點。家長應該帶頭學習和讀書,因為這是一種無聲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元素四:鼓勵體育運動
強調體育運動對孩子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意義。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另外,對於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元素五: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
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
元素六:培養想像和創造力
巴特爾說過:“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如何正確地加以引導。眾所周知只要有興趣才能有創造,因此家長可以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培養、引導和支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自己喜愛的興趣上多動手動腦。
元素七:講究親子溝通的藝術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於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等等,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元素八:良好習慣的塑造
一次世界各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集會,記者採訪,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七十多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飯前洗手,不亂扔紙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做人和後來成就事業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作為,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也深刻地指出:“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這一習慣之學校在某種程度上講,不顧家庭教育,預期達到教育之效果,猶如緣木求魚,是最愚蠢不過了。”
元素九:統一家庭教育陣線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孩子麵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元素十:尊重信任,促進孩子的主動發展
尊重和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自信,促使孩子的自我發展。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