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湯水良伴佛手瓜
夏季酷熱潮濕,各種疾病容易乘虛而入,加上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因此多吃含水量多的瓜類蔬菜最為適合。媽媽的招牌愛心靚湯大派用場,其實除了冬瓜之外,營養豐富、夏季當造的佛手瓜同樣是消暑湯水的最佳伴侶。
夏天當造 煮法多變 佛手瓜(Sechium edule)是一種葫蘆科佛手瓜屬植物,又名合手瓜、合掌瓜等。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1915年傳入中國,在中國江南一帶都有種植,以雲南、浙江、福建、廣東最多。 佛手瓜以其瓜形底部有數道凹進的紋路,乍看酷似佛像手腕微彎的樣子而得名。佛手瓜在廣東、褔建一帶,常用鹽醃,蒸煮曬乾而作乾果食。廣州和香港人喜歡用來煲湯或切片炒豬肉作小菜食。南海、番禺、順德各地人家,烹調小菜或煲湯時會加入少量醃製過的佛手瓜,不但能增加小菜湯水的風味,且能驅寒行氣,當地村民,尤喜歡用肥豬肉、豆豉、辣椒、佛手瓜(新鮮或曬乾),一同蒸熟佐膳,可醒胃、行氣、消滯。將佛手瓜切片炒鮮百合、雪耳、豆乾片也是一道很好的齋菜。
含水量高 有益腸胃 夏天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需要及時補充水分。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是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廠生產的飲用水所無法比擬的。夏季正是瓜類蔬菜上市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瓜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這就是說,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於喝了450毫升高品質的水。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佛手瓜含苦味素,揮發油,枸櫞油,檸檬油,橙皮酊和多種維他命,根據藥理,對十二指腸或胃痙攣有顯著解痙作用,能治消化不良,制止肝膽管痛。明朝時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佛手煮酒飲,治痰氣咳嗽,煎湯飲,治心氣痛。 佛手瓜更含豐富維他命C、有機酸及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以佛手瓜來煲瘦肉中火湯,清熱又潤肺,湯味清鮮,尤其在轉熱天氣飲用最有益,有健肺、潤燥、生津功效。
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植物,其花有白、紅、紫三色,葉色澤蒼翠,四季常青;果實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形狀奇特似手,千姿百態,深得種植人士歡心。
佛手瓜清脆可口,含有豐富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纖維素、碳水化合物,還含有維他命、鈣質、磷質及鐵質。
龍鬚菜是佛手瓜的新生嫩莖,在台灣龍鬚菜已經成了聞名的野菜之一,不僅素食者愛不釋手,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更是難得一嚐的野味。
佛手瓜當造之時,不少人會曬些佛手瓜備用,如肚痛、咳嗽、嘔吐等病,可用佛手瓜乾煲水飲用,具一定療效,且無不良反應。
佛手瓜烹調法
佛手瓜的可塑性很高,深得「煮婦」們的青睞。除了煲湯之外,不論是生吃、烹炒,醃漬,都會竭盡其才、賜人美味。所以,佛手瓜應該成為我們家庭餐桌上的常邀嘉賓。
涼拌
佛手瓜除了用來煲湯之外,日本人喜歡將它切成條狀,煮熟後拌以沙律醬或木魚作冷盤菜式。
清炒
佛手瓜鮮嫩清甜可口,配紅蘿蔔、黃甜椒等來清炒一下,味道清新又開胃,很適合在夏天食用。
生吃
把佛手瓜去皮切塊,尖椒去籽切碎,加辣醬、青檸汁和少許蜂蜜拌在一起即可。
蒸煮
將佛手瓜片成薄片,以少許的鹽抓一抓,放一旁讓其軟化,便可用來包裹蔬菜絲,以中小火蒸約20分鐘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