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蟲一向被視為「核突」及不合衛生,但有科學家表示,食蟲對身體及環境都有益處,比食肉更有營養,而且可減少害蟲,對地球環境有益。
乾昆蟲所含的蛋白質 是生肉及魚的兩倍,而且蘊含豐富不飽和脂肪、維他命及礦物質。專家表示,昆蟲食品終有一天會在市場熱賣,取代無益的零食。現時,歐洲多個國家都禁止食蟲,但在全球其他113個國家的人卻吃近1700種昆蟲,如在台灣 ,炒蟋蟀或煎毛蟲都是風味小菜;在墨西哥,一碟蝴蝶幼蟲賣12.5鎊(約192港元);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當地人喜歡吃蕉葉包幼蟲西米;印尼 峇里人則喜歡吃蜻蜓;東南亞多個市場亦有出售炸昆蟲食物。
昆蟲是節肢動物,與龍蝦、蝦及蟹屬近親。在北非,蝗蟲有時會被稱作「天蝦」。不過聯合國 糧食及農業組織代表德斯特(Patrick Durst)表示,若要擴闊食客的口味及令他們接受食蟲,昆蟲菜式的賣相要更吸引,「餐廳必須改變昆蟲菜式的賣相,令食客不用看到自己吃的是昆蟲」。
減少蟲害推廣新菜式
聯合國食物及農業部早前曾開會,討論食蟲是否可持續發展。事實上,食蟲有助保護森林,因養蟲戶要靠森林吸引昆蟲,因此備受一些國家推崇。食蟲亦可令害蟲減少,減少使用殺蟲藥。在泰國 ,當殺蟲藥不能控制蝗蟲時,政府就會呼籲國民多吃蝗蟲,並會向食肆派發烹調食譜。在英國 布里斯托專門提供特別菜式的廚師庫克(Paul Cook)表示,他已賣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蟲,包括蝗蟲,「食客必須在吃蟲時,摒棄以往的毛骨悚然感覺,牠們其實十分乾淨,而且很有營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