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孩子學說話有禁區!這3個最常見

摘要:轉眼間,孩子到了學說話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你,可不要急於求成地想讓快點叫他叫出「爸爸媽媽」。要知道,讓孩子學說話可是有禁區的,看完小育分享一起來避免吧。

禁區1、過分滿足造成孩子語言滯後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寶寶,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不少父母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若寶寶指著水瓶,家人立馬「領會」寶寶這是想喝水了,於是把水瓶遞給他。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小育提醒: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時,會非常努力去說「水」。你可以做此嘗試,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變成「水」字時,僅僅這一個字,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禁區2、過多使用疊詞

父母類型:過分遷就型。「寶寶,飯飯了!」「塊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孩子一起說起了兒話。

孩子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卻以為孩子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孩子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小育提醒:孩子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孩子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就應該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並說,「媽媽來抱你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儘量縮短孩子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禁區3、模仿孩子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父母類型:將錯就錯型。孩子在剛學說話的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等等。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於是重複孩子的錯誤語音,以博一笑。

孩子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是因為孩子的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孩子的可笑發音,那麼他就會得到錯誤暗示,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小育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孩子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孩子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