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猩紅熱的相關資料
春天須防猩紅熱
猩紅熱是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雖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早春發病率最高,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患了猩紅熱,除有咳嗽、噴嚏、發熱、扁桃體增大等症狀外,最主要的特點是驟然發熱。起病24小時內自耳後,胸腹部出現針尖大點狀猩紅色皮疹,並迅速遍及 ...
猩紅熱的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病人和帶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膚可帶菌。猩紅熱病人自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時期的傳染性最強,脫皮時期的皮屑無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主要是空氣飛沫傳播。偶可通過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傳播。個別情況下,病菌可由皮膚傷口或產婦產道侵入 ...
猩紅熱的病原學
β型溶血性鏈球菌直徑0.6~1.0μm,呈鏈狀排列。在血蝶上呈乙型溶血反應,故也稱其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該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球形或卵圓形,無芽胞,無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β型溶血性鏈球菌按其細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為18個組,a組鏈 ...
猩紅熱飲食原則及食療
(1)宜食高熱量、高蛋白質的流食。如牛奶、豆漿、蛋花湯、雞蛋羹等含優質蛋白高的食物,還應多給藕粉、杏仁茶、蓮子粥、麥乳精等補充熱量。
(2)恢復期應逐漸過渡到高蛋白、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如雞泥、肉泥、蝦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龍 ...
猩紅熱的併發症
(一)化膿性併發症
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細菌直接侵襲附近組織器官所引起。常見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竇炎、頸部軟組織炎、蜂窩織炎、肺炎等。由於早期應用抗菌療法,此類併發症已少見。
(二)中毒性併發症
由細菌各種生物因子引起,多見於第1周。如中 ...
猩紅熱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接觸史
有與猩紅熱或咽峽炎病人接觸史者,有助於診斷。
(二)臨床表現
驟起發熱、咽峽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蒼白、楊莓舌、帕氏線、恢復期脫皮等,為猩紅熱的特點。
(三)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增高達10~20×109/l,嗜中性粒細胞佔80%以上。紅疹毒素試驗早 ...
猩紅熱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一)前驅期
大多驟起畏寒、發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伴頭痛、咽痛、食慾減退,全身不適,噁心嘔吐。嬰兒可有譫妄和驚厥。咽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軟顎充血水腫,並可有米粒大的紅色斑疹或出血點,即粘膜內疹,一 ...
猩紅熱的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a組鏈球菌由咽峽部侵入,在咽部粘膜及局部淋巴組織不斷增殖產生毒素和細胞外酶,造成對機體的感染性、中毒性和變態反應性病變。
(一)感染性病變
病原體通過m抗原粘附於咽部粘膜使局部產生炎性變化,使咽部和扁桃體紅腫,表面被覆炎性滲出物,可有潰瘍形成。細 ...
感冒與猩紅熱如何鑑別?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有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皮膚脫屑。因為猩紅熱與感冒都是冬春季常見病,早期症狀又很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猩紅熱發病後,咽部明顯紅腫疼痛,一晝夜內出現典型皮疹,舌鮮 ...
談猩紅熱
在我國是法定傳染病,因為已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在國外一般是不列入為法定傳染病。
猩紅熱和鏈球菌扁桃腺炎一樣是由a群乙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但是引起猩紅熱的鏈球菌會產生發紅毒素,所以除了扁桃腺發炎外,還會有典型的皮膚疹。為了內容的完整性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