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幽門螺旋菌的相關資料
- 生活資訊小百科 (20)
幽門螺旋菌抗藥性增
壓力大、食無定時令不少港人受胃痛、胃酸倒流、胃潰瘍等腸胃病困擾,中大校長兼腸胃科權威沈祖堯表示,於90年代發現胃內的幽門螺旋菌可致胃潰瘍及胃癌,利用抗生素殺菌,雖已減低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但今時今日港人的胃病主要與壓力及服食止痛藥有關,而幽門螺 ...
幽門螺旋菌病徵
幽門螺旋菌的發現,對腸胃病患者是一大喜訊。全球帶菌者逾半,大多沒有即時病徵。除胃和十二指腸發炎外,此菌已知與多種其他腸胃病有關,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和胃淋巴癌,不宜掉以輕心。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多種病徵,例如上腹脹痛、胃氣、飯 ...
幽門螺旋菌HP檢測的重要性
hp的危害性:
世界衛生組織曾向世界各地發出通知,要求積極開展hp檢測工作,並明確指出hp是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hp廣泛存在於人類之中,尤其在亞洲人中,hp的檢出率高達70%-80%。20多年前,日本曾經是世界上胃癌發病率數高的國家,後來日本的廣泛開展健康普查活動 ...
專家認為幽門螺旋菌是導致胃癌罪魁禍首
新華社信息:正在巴黎參加癌症研討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絕大多數胃癌都由幽門螺旋菌感染引起,徹底消滅幽門螺旋菌是減少胃癌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
巴黎比沙醫院專家多米尼克・拉馬克介紹說,2001年,日本曾公佈一項對1500名胃功能紊亂患者的追蹤調查結果。 ...
專家認為幽門螺旋菌是導致胃癌的罪魁禍
正在巴黎參加癌症研討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絕大多數胃癌都由幽門螺旋菌感染引起,徹底消滅幽門螺旋菌是減少胃癌最為簡單有效的方法。
巴黎比沙醫院專家多米尼克・拉馬克介紹說,2001年,日本曾公佈一項對1500名胃功能紊亂患者的追蹤調查結果。在8年追蹤調查中,這些患 ...
胃潰瘍與幽門螺旋菌
胃潰瘍典型症狀是飢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幽門螺旋菌(簡稱HP)是引發胃潰瘍的一大原因。2005年,兩位發現該菌的人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發現HP是導致胃炎、胃潰瘍的細菌。
HP是寄居在胃黏膜的上皮,是一種革蘭 ...
胃潰瘍合併幽門螺旋菌感染如何治療
幽門螺旋菌,簡稱hp(helicobocton pyloni),原來稱幽門彎曲菌,它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陽性的螺旋狀桿菌,有極強的過氧化酶活性。它的來源目前還不明確,但已證明此菌廣泛存在,是一種致病菌。正常胃粘膜中26%陽性,胃炎中60%陽性,胃潰瘍病人此菌的陽性率可達95%,自1983 ...
幽門螺旋菌感染
幽門螺旋菌感染與胃炎有關係?回答是肯定的。幽門螺旋菌簡稱HP,此種菌類是由瑞典學者首先從人胃粘膜標本培養中發現的,也是近年來國內研究的熱題。
幽門螺旋菌感染與胃炎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在人的胃粘膜上發現的革蘭氏陽性螺旋桿菌,生長在微需氧環境,氧化 ...
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的
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親密的同伴之一,然而科學家卻花了一個多世紀才認清它們。德國解剖學家早在1875年就發現人類的胃粘膜層裡住著一種螺旋菌,但因為無法培養出純係菌株,這項結果就遭到忽視而遺忘。一直到了 ...
幽門螺旋菌
早於1875年德國解剖學家便發現人類的胃黏膜層裡住著一種螺旋菌,然而直到1982年幽門螺旋菌(圖)才正式被澳洲的華倫醫生和馬歇爾醫生分離和培養出來。在接下來的十年間,研究人員發現幽門螺旋菌和消化性潰瘍有密切的關係:而幽門螺旋菌亦可能是引致胃癌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