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胃潰瘍與幽門螺旋菌

胃潰瘍典型症狀是飢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幽門螺旋菌(簡稱HP)是引發胃潰瘍的一大原因。2005年,兩位發現該菌的人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發現HP是導致胃炎、胃潰瘍的細菌。

HP是寄居在胃黏膜的上皮,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此菌感染全世界約一半的成年人,它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胃腸疾病均具有極大的關係。絕大多數的感染只造成無症狀的慢性胃炎,只有少數毒性較強的菌株會產生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但幾乎全部的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多數的胃潰瘍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滋長需要大量的胃酸,若胃內有太多胃酸存在,就較有可能感染。

另外,幽門螺旋菌具有傳染性,家庭成員中常常是一個人有胃病,其他也逐漸患上胃病。幽門螺旋菌主要是經囗感染。家庭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當人們共用碗筷進餐時,唾液裡的細菌可通過飯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傳染、傳播。因此,這也是習慣與家人共用碗筷進餐的人胃潰瘍感染率和發病率較高的原因。

因此,家庭成員在與家人共同吃飯時應採用分餐制,而不要共用餐具,提倡個人專碗專筷,這是有效防治幽門螺旋桿菌交叉感染胃潰瘍的一個重要措施。衛生條件落後的病患通常在孩童時期就已感染,經長時間的慢性胃炎而未予治療,胃黏膜的腺體逐漸萎縮,變成萎縮性胃炎,而後者又與胃癌的形成有關。

許多年輕人得了潰瘍病後不當回事,不治或者亂治,隨意停藥換藥,甚至日常生活依舊我行我素,反覆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吸煙等,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潰瘍病反覆發作。其實潰瘍並不是小問題,一旦病情加重或治療不及,可能導致胃出血、胃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等嚴重後果。

因此,年輕人必須加以重視。一般來說,治療潰瘍病,一個療程要服藥4-6周,疼痛緩解後還得鞏固治療l-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患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長期服藥,千萬不要症狀稍有好轉就馬上停藥,或者頻繁換藥。

患病期間還要做好自我保健,調節飲食、規律生活,這樣潰瘍的治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胃潰瘍治療期間,應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強的松、消炎痛等。如果因疾病需要一定要服用時,應聽從醫生的指導,在飯後服用。不要過度勞累,注意氣候變化。

潰瘍病患者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癒合。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患者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注意飲食衛生、飢飽適度,過量進食冷飲冷食,或嗜好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不利於潰瘍的癒合。吃飯應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飢飽適中。

胃潰瘍患者要保持精神愉悅。潰瘍病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潰瘍影響很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會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潰瘍的癒合。因此,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癒潰瘍病的關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