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風的相關資料

多吃燕麥防中風

多攝取鎂質可預防腦中風!台灣一項動物實驗發現,中風前後補充鎂質,均可減少腦細胞死亡;而燕麥、大麥、小麥及豆類皆含豐富鎂質。 台中榮總醫學研究部以沙鼠為實驗對象,發現不論是腦中風前或腦中風八小時後,使用鎂治療,都能降低中風對腦組織的傷害。《美國臨 ...

低頭族慎防中風

今日是世界衞生組織訂立的「世界衞生日」,主題是高血壓。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卻是引發中風的主要成因;過去二十年間,香港平均每天有十人因中風致命,殺傷力不容忽視。專家指出,香港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壓,主因是港人的都市懷習 ...

錯過黃金三小時,中風患者死亡率達24%

中文大學一項研究評估缺血性中風病人,若錯過了「黃金三小時」的最佳治療時機後,接受各類通血管手術的治療成效,包括溶血栓藥物、導入支架吸走堵塞血塊及球囊擊碎血塊等,結果發現86%病人術後能打通主要血管,惟3個月內的死亡率仍高達24%。 研究分析於2007年 ...

中風,步行療效勝按摩

步行訓練可加速中風病人康復。牙買加一項研究邀請128名40至90歲康復者參加,他們在研究開始前的6至24個月中風,病情屬中度,康復後一組人接受步行治療,每周最少3次,由每次步行1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至30分鐘;另一組則沒有接受運動治療,但每周3次針對中風後活動不 ...

冬末春初屬高峰期應注意,忽冷忽熱易引發中風

近日氣溫時而十幾度,時而廿幾度,天氣忽冷忽熱容易引發中風。台灣有醫生提醒,冬末春初的時期是中風的高峰期,因此本身有高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人士,要密切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外國有研究顯示,氣溫變化大,容易令血管收縮,特別是清晨時段,血管收縮劇烈,因此非 ...

中風24小時內通血管,復發機率降三成

短暫性腦缺血又稱「小中風」,由於患者症狀會於發作後24小時內消退,一般不會立即接受手術,惟最新研究指出,即時通血管手術可令再中風的機率大減。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一個醫院研究為小中風患者於發作後24小時內進行通血管手術,發現可以將患者再中風 ...

地中海飲食,護心防中風

醫學界近年發現以蔬果、海鮮及堅果為主的地中海飲食較健康,長期食用不易有心臟病或中風。研究由西班牙一間大學進行,邀請7,500名屬心臟病或中風高危族參加,他們分成三組,第一及第二組參加者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初榨橄欖油及堅果類食物,但毋須嚴格執行,第 ...

保護缺氧腦細胞,Hamartin蛋白質或成中風剋星

科學家對腦細胞的研究有大突破。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發現,大腦海馬區內部份神經細胞,在中風時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產生一種名為hamartin的蛋白質,能避免腦細胞因缺氧而造成損害。科學家下一步將以此蛋白質為藍本,研發有近似功能的藥物,若病人能在中風後立即 ...

抗氧化物未必防中風

荷蘭最新調查指,咖啡、茶類含有的抗氧化物,未必可預防中風及腦退化症,推翻了醫學界之前的研究結果。當地的醫學中心調查了5,400名、55歲或以上人士的飲食習慣及健康狀況,了解飲咖啡及飲茶與上述兩種疾病的關係,追蹤期長達14年。 分析顯示,各有600人分別患 ...

嗜吃煎炸食品,中風機率增30%

飲食習慣與中風關係密切,全脂奶、動物內臟及醃製肉類等原來也是腦部血管殺手。美國一項有逾20,000人參加的研究,按參加者的日常飲食劃分為五大類,發現俗稱為「南方飲食」的餐單最高危,因嗜吃煎炸、內臟、煙肉等高脂食品,一周吃足六日,中風的機率較每月只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