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目前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每年患者增加率仍以26%持續攀升,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過去大腸直腸癌只要轉移,醫師就沒什麼武器,目前在化療及標靶藥物的應用下,並非所有患者適用同種標靶藥物,可進行基因檢測再選擇適合標靶藥物。
蔣鋒帆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在治療後前三年特別需注意復發與轉移,常見的遠端轉移部位為肝,其次是肺部、骨頭的轉移。遠端轉移或是復發腫瘤於手術切除後,應使用化學藥物作全身性治療,若搭配合併使用標靶藥物,可提高晚期患者存活時間至28個月以上,腫瘤反應率可至百分之六十;目前治療藥物的給付標準,針對晚期轉移患者,今年六月有條件開放給付化學治療藥物抗癌妥(Campto)合併標靶治療藥物癌思停(Bevacizumab)做為第一線治療。
蔣醫師表示,通常化療療程須持續施打12個循環,每次間隔2週,由於每種化療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對於患者也有不同的副作用,如草酸鉑類藥物會造成周邊感覺神經病變,例如手腳麻痺、感覺神經異常與藥物過敏等症狀,且副作用感會隨著週期性的施打而累積,目前長期使用較無有效的副作用預防方法,而健保給付可合併使用標靶藥物的抗癌妥,其副作用為白血球下降或腹瀉脫水,醫師多合併注射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及給予止瀉藥加以改善,一旦停藥後,症狀即會解除。
醫師叮嚀,癌症患者及家屬一定要與醫護人員保持聯繫,保持警覺心,在飲食控制上也要避免太油膩,若偏好高油脂食物,纖維質又攝取不足,容易產生便祕,使糞便經常停留在大腸內刺激腸道,較容易產生腸息肉,增加罹癌危險。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