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年紀大,不可怕,最怕的只是身體毛病多。是的,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漸漸老化,其中與老化有直接關係的白內障,在年長人士身上甚為普遍。究竟患上白內障後,應怎樣去面對?眼科專科醫生於劍鏗表示,白內障是指眼球的水晶體發生變化。「年青時水晶體透徹,上了年紀,身體功能下降,新陳代謝減慢,水晶體有機會變混濁,阻礙光線穿過,導致視力模糊,所看到的顏色會變淡,或視野周圍多了一個影。」
經常吸收紫外光都會形成白內障,水晶體入面有些蛋白質組織,排列整齊,但經過紫外光長時間照射,這些蛋白質開始變質,導致水晶體混濁。「還有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偏高,影響眼睛氧份,使到水晶體無法排走一些污濁物,有機會形成白內障。眼球發生病變,如曾撞傷眼睛,或眼睛有過非一般發炎(如虹膜炎),令眼珠裏頭的白血球自我攻擊入面的組織,會引起白內障。曾接受眼科手術,也容易患上白內障。」
他指出,白內障有不同程度及階段之分,如在水晶體中央發生,初期水晶體會有少許變黃,到了後期,整塊水晶體混濁起來;有些白內障則局限於前眼囊和後眼囊發生。「早期的白內障,不驗眼也不會知,但如果水晶體有50%混濁,就一定會影響生活,所以最好接受眼科檢查,確定白內障會否影響生活。」
除了透過檢查,患者亦需要自我提高警覺。「當覺得視力變差,很多人會配過副眼鏡,若然換了新眼鏡後仍看得不清楚,有機會是白內障。」他重申,凡視力減弱、辨別顏色欠佳、看東西有疊影、眼鏡度數改變,都是白內障的明顯徵狀。「視力差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例如搭巴士時看錯車號,到街市買餸時有感影像不清晰;有些患者甚至走路容易摔跤,這些情況都發生於早期白內障階段。」
傳統的想法,認為要等待水晶體非常熟透才需要做手術,究竟孰真孰假?於醫生解釋:「晶體愈熟才做手術,因晶體較硬,較易被取出,之後植入人工晶體、縫合傷口便完成,不過這個做法,較有機會造成出血、眼球角膜腫脹,復元時間較長。整體而言,術後併發症、發炎機會,或手術期間所需要的能量,都會高一點。手術是以傳統開刀方式。」
若然在水晶體未成熟前,即開始有徵狀時做手術,復元情況相對理想,主要原因是這時可以用微創治療,傷口只得2 毫米左右(約一個伍圓硬幣闊)。「醫生利用一支微型刀打開白內障,再用超聲波融化及吸出白內障,整個過程約20 分鐘內,1 個月內可康復。」
至於較新技術,是以激光取代手術刀切割,精準度高,令植入的人工晶體不易移位,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亦減低;手術期間所需要的能量較少,復元時間縮短。「大部分人士適合進行激光白內障手術,如眼有疤痕,有可能妨礙激光進入;本身患有青光眼,進行手術時有機會使到眼壓上升;眼球較細者,亦不太適合這項手術,深近視的人(如超過1,000 度),一般做眼科手術的風險較高。」
白內障Q&A
Q1 白內障會否與其他眼疾同時發生?
A1 白內障、黃斑病變、青光眼,常在年長人士身上發生,不過同一時間出現幾種眼疾的情況較少,臨床所見大部分白內障患者沒有其他眼疾。
Q2 懷疑自己有白內障可以怎樣做?
A2 應接受一個詳細的眼科檢查,範圍包括眼睛健康狀況、眼壓、視力、視網膜、眼底血管及神經線,以確定是否患上白內障或任何眼科問題。
Q3 白內障可以預防嗎?
A3 保持均衡飲食,多進食高度抗氧化食物如西蘭花、紅蘿蔔,有助減慢白內障的進化;有些維他命包含鋅、玉米素等都適合攝取。進行戶外活動時應帶上防UV 眼鏡,減低紫外光對眼睛的傷害。
白內障患者的角膜可能本身有度數(會引致近視、遠視、老化),而白內障手術是把原有混濁的水晶體移走及植入人工晶體。手術前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建議其選擇合適的人工晶體。單焦距人工晶體,幫助觀看遠物;多焦距人工晶體顧及閱讀距離,有助改善老花。數字統計,超過80%患者,於手術後維持在50 度近視或50 度散光之內。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