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是鼻竇粘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一種鼻科常見多發病。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多繼發於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膿涕、頭痛為主要特徵;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常繼發於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以多膿涕為主要表現,可伴有輕重不一的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平時注意鍛鍊身體,勞逸結合,衣著適度,多呼吸新鮮空氣,避免鼻子乾燥,不輕易滴用鼻藥。對鼻腔病變及時診治,鄰近的病灶感染需治療。
本病多為球菌感染所致,故全身使用磺胺類及抗生素類藥物,如青黴素、紅黴素、複方新諾明等對及時控制感染,防止轉化為慢性病變有著較好的作用。若有條件可作細菌敏感試驗,選用敏感藥物,則效果更好。局部可選用鼻炎靈(由蒼耳子、白芷、辛夷、冰片、薄荷、芝麻油、液狀石蠟等製成)滴鼻。
改善通氣及引流:可用1%麻黃素滴鼻劑或麻黃素可的松滴鼻劑滴鼻,以收縮鼻腔粘膜,改善通氣,通暢引流。必要時可加用體位引流,如上頜竇可採取平臥式引流,因上頜竇自然口高而靠後,平臥時引流最好;額竇炎可取正坐位,使竇內膿液慢慢引流,可使頭痛明顯減輕;篩竇炎可取側臥引流;蝶竇可伏案引流。急性鼻竇炎還可採用頭低位引流,即病人取坐位,下肢分開,上身下俯,頭下垂近膝,約10分鐘後,即可有膿液流入鼻道。
上頜竇穿刺沖洗法:為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一般宜在全身症狀消退及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後施行,每週1~2次。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