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游泳時慎防引發中耳炎

岸上熱,水中涼。南方天,夏季孩子們最戀水,水上遊戲固然樂趣多多,但若家長沒留意、孩子不注意,一旦受髒水中細菌的感染,孩子耳朵也不安寧,導致患上中耳炎,影響聽力甚至可能蔓延導致腦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宋文光副主任醫師稱,耳鼻喉科每月有20個左右的中耳炎病人求診,其中大部分是10歲左右的孩子。

泳池水中病菌入耳引起發炎

滿滿才10歲,自去年起就對水有特別的「好感」,這個暑假她不少時間是泡在泳池裡度過的。自由泳、蛙泳、仰泳都精通得讓一些大人也自嘆弗如。但本身有鼻竇炎的她在上週開始發覺左耳聽力下降,還非常痛,耳朵裡像灌了水一樣地「咕嚕咕嚕」作響。喉嚨也痛了起來,還鼻塞、流鼻涕,渾身都不舒服。醫生檢查後診斷為急性中耳炎。

宋文光主任稱,每年到了游泳季節,都有不少出現鼻竇炎、中耳炎的病人來就診,他們除了極少數是病菌從血液上行造成的中耳炎外,大部分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膜,造成中耳炎,有的首先引起的是鼻竇炎,既而發展成中耳炎。

中耳炎病人七成因嗆水引起

記者發現,不少泳池都開始注意池水清潔,例如在泳池邊豎起「請不要污染池水」等警示牌,但由於泳池加大換水頻率的成本較高,一般池水都不免有污染物。

游泳容易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在於游泳很容易嗆水。宋文光主任稱,一到假期,不少平時沒時間學游泳的孩子學游泳、學換氣,由於心急或者技術掌握不夠,很容易就嗆到水,而且一邊學一邊嗆。因游泳而患上中耳炎的病人中有70%-80%是由於嗆水而引起池水倒吸,引起了鼻炎、鼻竇炎,當病情進一步發展繼續上行,則引起中耳炎。另外那20%-30%的則是由於水直接流入耳朵,感染了耳膜,這部分患者相對少見。

一嗆水,污水可通過鼻-鼻咽-中耳通道進入中耳腔,水中的細菌就沿著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導致中耳積液、阻塞,分泌物(我們俗稱的「膿」)流不出來而造成發炎。

10個中耳炎5個是擤出來

耳朵是兒童較容易發炎的一個部位,中耳炎是小兒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頻率僅次於感冒。很多時候,感冒容易並發中耳炎,這是由於感冒後鼻涕較多,堵塞鼻孔造成不適。不少人喜歡使勁擤鼻涕,就為了舒服一些,不想卻把中耳炎擤出來了。宋文光主任認為,至少一半的中耳炎就是因為狠擤鼻涕擤出來的。

小兒生理特點易患中耳炎,他們的咽鼓管短、平、粗,不似成年人的咽鼓管長而有自然的45°角能對嗆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嗆水,污水易進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

此外,小兒耳膜天生比成年人的厚,不易穿孔,這對中耳炎的治療不利。因為中耳發炎時會流膿,宋主任稱,當膿放不出來時會產生對耳膜的壓力,會有痛感,年紀小的孩子就會表現為哭鬧不停。只有通過切開鼓膜放膿並施藥後,中耳炎才能慢慢痊癒。

正確的擤鼻方法是:鼻子嗆水後按住一側鼻孔,輕輕將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時捏兩個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後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中耳炎早期症狀:聽力下降、耳內痛

中耳炎可大可小,初時會感覺聽力下降,可能過兩天才覺得耳痛,流鼻涕、打噴嚏等,若沒注意及時治療,沒控制好的中耳炎則會變成中耳乳突炎,嚴重的再發展成腦炎,最嚴重的後果可能致命。因此,家長如何留意孩子游泳後是否出現中耳炎的症狀,則非常重要:

一、小兒反映聽力下降,聽不清、耳鳴,耳膜有「咕嚕咕嚕」的聲音。

二、若是幼兒,可能會表現為愛抓耳朵,哭鬧,尤其在晚上。

三、本身有鼻竇炎的小兒,出現以上情況更須留意。

四、如感到游泳後聽力下降、耳內疼痛,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專家提醒 別玩跳水防嗆水

一、游泳時儘量不做大動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嗆水。

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內有病變(如鼻竇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膿者的患者暫時不宜游泳。

三、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衛生,及時清理外耳道耳屎,避免耳屎被泡漲後引起疼痛發炎。

四、游泳時可使用游泳專用耳塞,以防止水的進入。

五、游泳後應保持耳內乾燥,上岸後可歪頭扯耳,單腳跳躍,千萬不要私自亂掏。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