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夏季貪涼小心游泳性中耳炎

游泳性中耳炎是夏季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兒童。主要原因是少兒咽鼓管發育不成熟,在不乾淨的泳池游泳時,一旦嗆水,池水容易進入咽鼓管,細菌或黴菌也隨之而入,造成從內到外的逆行感染。同時不乾淨的池水也可能從外耳道進入,誘發中耳炎。主要表現是在游泳之後,耳朵疼痛、流膿和聽力減退。

一般游泳性中耳炎可分為以下四期:

1.早期(卡他期):鼓室黏膜充血水腫、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加,鼓室內有漿液性炎性滲出物。自覺有耳堵塞感、輕度聽力減退和輕微耳痛,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或有低熱。此期時間不長,常被忽視,特別是小兒更不易覺察。

2.中期(化膿期):炎症繼續發展,鼓室黏膜充血腫脹加重,漿液性炎性滲出物轉為膿性。症狀隨之加重,體溫可高達40°C,耳痛劇烈,呈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聽力減退顯著。全身症狀亦明顯,可有畏寒、發熱、怠倦,食慾減退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3.晚期(穿孔期):鼓室積膿增加,鼓膜毛細血管受壓,局部壞死破潰甚至鼓膜穿孔,膿液由此外洩。由於膿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亦隨之改善,耳痛減輕,體溫下降。耳漏初為血水樣,後為黏液膿性或膿性。

4.恢復期:鼓膜穿孔引流通暢後,炎症逐漸消退,鼓室黏膜恢復正常,耳流膿逐漸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復。當然,不是每個患兒都會經歷這四個期,只要早期防範和治療,就可能將中耳炎控制在較輕的程度。

游泳性中耳炎是可以預防的。

游泳前用帶籽棉花或普通棉花包裹黃豆塞住外耳道口,游泳後要及時將耳中水排盡,用棉簽吸乾,並讓孩子側臥,向外耳道滴入2%柳酸酒精或5%硼酸酒精3~4滴,輕輕按摩外耳道耳前皮膚,使藥液確實流入耳道。

一旦兒童游泳後出現耳鳴、耳痛、發熱、聽力下降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患了中耳炎,除積極治療、採取上述預防措施(有益於疾病的康復)外,還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氣,預防鼓膜內陷。方法是患者經常作吞嚥動作,保持咽鼓管暢通,使耳室內壓力與外耳的壓力平衡,避免鼓膜內陷。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