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孩子叫極唔應,或與中耳炎有關

牙牙學語的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自己身體上的不適感覺,但若家長發現孩子突然變得「唔聽話」、「叫極唔應」,就要小心可能是中耳受炎症困擾,導致聽力受損,嚴重時不但有機會導致聽覺永久受損,甚至誘發危險性高的膽脂瘤。剛剛入讀幼稚園的樂仔,開學後突然變得很憎,又經常用手抓左邊耳仔,陳媽媽以為他是不習慣新環境,但抱著樂仔時發覺有點發燒,於是急急看家庭醫生,服用退燒藥後情況有好轉。不過,樂仔仍顯得異常憎及經常無故哭喊,惟有天起床後突然回覆正常。

幾個星期後,幼稚園老師約見陳媽媽,指樂仔在學校表現有點問題,例如不太回應老師的問題,又少與同學一起玩耍,而學習一些詞語時發音總是差一點。陳媽媽回想亦發現樂仔自上次發燒後,便不太回應家人的叫喚,擔心可能是患病的後遺症,於是急急求醫,才發覺樂仔前陣子患上中耳炎,檢查發現耳膜有凹陷的情況,影響他聽高音的能力變差。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蘇明順指出,中耳炎是小朋友常見的耳鼻喉科問題,因為他們的抵抗力較弱,耳咽管結構又較為短和水平,令細菌容易由鼻腔走入耳腔所致,尤其3 歲及6 歲是中耳炎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原因是他們剛入讀幼稚園或小學,不但會接觸新的朋友,也會接觸到新的細菌,因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中耳炎會令中耳腔內的組織發炎含膿,耳膜亦會受壓而腫脹,故會有耳痛等不適。蘇醫生稱,由於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差,未必懂得說出來,但就會因為疼痛而哭鬧不停,到後來耳膜穿了,膿液流出後壓力和疼痛消除,他們就會回覆平常的樣子。惟耳膜穿破會影響聲音傳遞,因此聽力可能會下降,若破洞較細可自行修復,若孔洞較大就可能要靠手術修補,否則病菌可經由外耳道直接進入中耳,例如有沖涼水入耳也可誘發中耳炎。

有時即使中耳炎已消退,但危機卻未能完全解除。蘇醫生表示,有時中耳炎或其他原因會導致耳咽管閉塞,不但可能會引起中耳積水,更會影響耳腔的氣壓,導致耳膜向內陷入及變薄,影響到聲音傳遞,這時便可能要在耳膜裝置通氣管,幫助調節耳腔氣壓,令耳膜回到正位,聽力通常也可恢復。不過,假如耳膜凹陷的情況未有處理,除了可損害聽力、影響學習和說話發音外,更可能會令皮屑在耳膜後面積聚,形成膽脂瘤。

蘇醫生指出,耳內有膽脂瘤是不安全的情況,因為它會不斷增生,擠壓及侵蝕耳內其他組織,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炎症,並可蔓延至腦部併發腦膜炎,感染面神經致面癱等等,甚至入血遊走全身。即使手術可以清除膽脂瘤組織,但造成的聽覺損害未必能恢復。他建議家長要多留意小朋友的日常表現,如出現無故哭喊、經常觸碰耳仔或把東西塞入耳朵、把電視聲量明顯調校至很大、學習能力下降等等,又或見到小朋友的耳道或枕頭有膿液血水等殘跡,便應求醫檢查。

耳咽管的作用是調節中耳的氣壓,令耳內外的氣壓平衡一致,幫助維持耳膜正常震動,對聽力十分重要。蘇明順醫生稱,耳咽管一般都是維持關閉狀態,直至耳腔需要調節氣壓時,它才會打開讓空氣進入,而每次打開只維持約七分之一秒。成人較少有中耳炎,除了因為免疫系統較成熟外,也與耳咽管結構有關。蘇醫生解釋,小朋友的頭顱較細小,所以耳咽管會較短,而且較為水平,故細菌較容易由鼻腔進入耳腔;而成人的耳咽管有斜度,在地心吸力影響下,細菌較難向上走入耳腔造成感染。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