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急性中耳炎發燒

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礙或炎症引起的。中耳炎可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兩類,其中化膿性中耳炎多見,俗稱「耳底子」。

急性中耳炎是怎麼得的人耳由外耳、中耳及內耳組成。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症性病變。兒童抵抗力低,中耳周圍骨壁薄,有的部位還有未完全閉合的骨縫。急性中耳炎發燒通向咽部的咽鼓管較成年人的短、粗、直,這些結構上的弱點都是造成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急性中耳炎發燒另外,在正常的中耳及咽鼓管粘膜有分泌粘液的一種細胞,上皮表面細胞還有纖毛運動可將細菌排人鼻腔,當有炎症時,可使咽鼓管發炎和阻塞,細菌乘虛而人,引起急性炎症。一旦有膿液從外耳道流出,說明鼓膜已穿孔,形成了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發燒當小兒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受涼、受潮或患有心臟病、腎炎、結核時,都可誘發中耳炎。引起中耳炎多為化膿得了各種急性傳染病或上呼吸道感染時,如有鼻炎或鼻竇炎時擤鼻方法不正確,游泳時嗆水都可通過耳咽管的途徑造成感染。

嬰兒平臥吃奶時,乳汁流入耳中,細菌可直接到達鼓膜。也可從血液循環侵入中耳,多見於敗血症及膿毒敗血症等,這些都可引起急性中耳炎。

得了中耳炎有哪些表現未破潰流膿之前,耳內疼痛明顯。疼痛可放散到同側額部、頸部、頂部、牙齒或整個半邊頭部,嬰兒全身症狀表現為哭鬧不安,拒絕吃奶,發冷發燒,有時可發生耳後部紅腫不讓觸摸。

急性中耳炎發燒一旦膿液形成,可由外耳道流出,這說明鼓膜已發生穿孔,排膿後疼痛可得到緩解,小兒不再哭鬧,此時中耳炎已過極期,所以早期中耳炎不易被發現,應當提高警惕,當嬰兒不明原因哭鬧時,或找不到發燒原因時,都應想到中耳炎的可能,必要時可做耳鏡檢查。因為中耳炎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孩子是至關重要的。

中耳與周圍的重要器官和組織毗鄰,僅一板之隔。有的地方相隔的骨板很薄。如果中耳有化膿性病變,可侵蝕骨壁,或通過血管、淋巴蔓延到鄰近組織中,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侵入顱內,可引起腦膜炎、腦膿腫等,甚至危及生命。

得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時,鼓膜穿孔經治療後可以完全修復,慢性中耳炎則不然,一旦遷延成慢性,穿孔的鼓膜癒合,就會造成耳聾殘疾。

急性中耳炎的防治與護理中耳炎是細菌感染,抗生素是特效治療,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採用青黴素及青黴素族,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這樣可以更快地到達病灶。使藥物發揮作用。

滴耳藥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使藥物作用發揮得更充分。滴藥之前應將病兒的胳膊和腿扶好,幼兒或大孩子可以說服動員,爭取合作。可側臥於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嬰兒可由父母抱在懷中,左手扶住頭部,右手及臂部抱住病兒的軀幹和雙手,兩腿夾住病兒的雙腿。極不合作的孩子可用床單將兩上肢裹纏緊,將頭部固定。

小兒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所以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以使藥液順利流入耳道。如果有膿,應先用3%雙氧水清潔耳道,然後再滴藥。週歲以內的嬰兒可拉耳垂向下,年長兒應拉耳廓向後上,滴藥後可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促使藥液流人鼓膜區,如鼓膜已穿孔,藥液甚至可以流人中耳腔,這對治療十分有利。病兒滴藥後要側臥,不要馬上站起來,待藥液滲入組織後再起來活動。

急性中耳炎發燒在滴藥前還需注意: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過冷宜稍加溫,以免滴入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滴藥的滴管不要接觸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經常保持耳道及耳廓的皮膚清潔,洗澡時這些部位一般洗不到,應用棉棍或消毒脫脂棉沾清水擦洗。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