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天冷應防分泌性中耳炎

天冷應防分泌性中耳炎,針對天冷應防分泌性中耳炎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而且感冒也會引發中耳炎。近日,由於連續降溫,患感冒、發燒的人數激增。而由普通感冒引發中耳炎到醫院就診的患者較以往增加了近3成。對此,專家表示,感冒會殃及耳朵,天冷要注意做好預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工作。

冬季感冒殃及耳朵,天冷要防分泌性中耳炎
近日,在一家媒體工作的何小姐得了重感冒,一直自行吃藥,但這幾天突然感覺聽力下降,耳朵總是嗡嗡的,打哈欠時耳朵裡還有水泡聲。何小姐來到醫院一檢查,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

專家表示,10年前,分泌性中耳炎在我國發病率很低,但近兩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每天都要接診3、4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而之所以在冬季會出現分泌性中耳炎高發的現象,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藥物濫用是其中一種,尤其是使用抗生素過多的患者,病毒、細菌變異加快抵抗力也增強,致使細菌直入中耳,產生炎症。

另外,醫師提醒家長,分泌性中耳炎高發於5歲左右的兒童,不少小病人都是因家長忽視導致病情嚴重才來醫院就診的,需格外警惕。

閱讀延伸:早治療謹防出現後遺症
秋冬季分泌性中耳炎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和其他耳病不同,它不是由於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而是以鼓室內積液引起聽力減退為主要特徵。醫院在治療耳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而專利藥物燻蒸療法治療神經性耳聾更是獨樹一幟。

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七竅相通」。專家介紹,耳朵通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調節耳內的壓力,以此保持與大氣壓的平衡。此外,咽鼓管還有防禦、清潔的功能。冬季日夜溫差大,常會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波及咽鼓管時,耳內往往會形成負壓,就會產生耳悶的感覺,所以常有患者感覺耳朵嗡嗡的,聽力也沒以前好。除了感冒,鼻炎、鼻竇炎發作,過敏性鼻炎,鼻咽部佔位性病變,兒童腺樣體肥大、感染,頭頸部放療等因素也會誘發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耳內的液體未完全吸收,會導致鼓室硬化、粘連性中耳炎、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這些疾病的治療將比分泌性中耳炎複雜得多。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小兒患者聽力減退,嚴重還會影響其語言發育和日後學習、生活。總而言之,冬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發季節,若出現耳部不適要及時就診,早發現、早治療能提高治癒率,減少併發症、後遺症的發生。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