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好Dry!」同事一語中的,說的不只是近期我的皮膚枯燥,咽喉乾渴,而是眼見我的兩行鼻血在流。有中醫師指出,秋燥流鼻血除了身體未能適應季節的轉變外,也跟生活質素欠佳引致的陰虛火旺相關。鼻出血的中醫診斷為「鼻衄」,這種現象於秋季發病較多。註冊中醫師盧雅聰解釋︰「秋季的主氣是燥,燥勝則乾,而秋分之前又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溫燥,容易影響肺的功能。中醫學說有指『肺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悲,與大腸相表裏。』所以當燥邪犯肺,便往往出現咽乾鼻燥、聲嘶咽痛、乾咳、皮膚乾燥、大便秘結,甚至是流鼻血的情況了。」
雖然說是秋季天氣乾燥,但從中醫角度,燥可分為外燥與內燥。所謂外燥,簡單來說受氣候影響有關。盧醫師指出︰「外燥多見於秋天,因於氣候乾燥濕度低,影響肺氣升降。一些肺氣虛弱的人士,例如久病或久咳沒有得到適切治療,或是臟腑較為嬌嫩的小朋友,對季節轉變的適應力較低,很容易誘發疾病。」盧醫師續稱︰「外燥引起的鼻出血,最常見於上述人士感受風熱之後而沒有好好治療,風熱入裏所形成的肺熱症所致。咳嗽劇烈、痰量不多、眼乾、口紅、鼻燥等都是此症的病徵,肺經風熱的鼻出血一般血量不多,但鼻黏膜會較紅。若是初起的話,外燥可以藥膳湯水來調治。」
至於內燥,則是自身津液、精血枯涸引致的臟腑失潤問題,雖然有別於外燥,但病況亦易於秋天加重。除了久病失養、汗多或婦科出血崩漏可致陰血津液不足外,盧醫師表示生活和飲食習慣不良者,例如脾氣較暴燥易怒或是經常熬夜所致的肝火盛;愛吃辛辣刺激食物引致胃火旺均容易消耗陰津,中醫視之為「陰虛火旺」的體質,亦會形成內燥的。肝腎陰虛者,鼻血淡紅色,鼻黏膜呈瘀紅,手心腳心出汗;胃熱熾盛者,鼻血量較多,亦會伴有胃痛、胃部灼熱火燒的症狀。陰虛、熱盛所引起的內燥鼻出血,需先調治體質,治療時間便會稍長。
既然秋天不外乎跟「燥」相關,那麼治療便應當以「潤燥」為首?但盧醫師卻並不贊同。她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多見證型如陰虛火旺、氣不攝血、肺經風熱、胃熱熾盛、肝火上逆等,應隨證治療。燥者潤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則瀉之。不可盲目潤燥,以免過於柔潤影響脾胃的運化。」此外,盧醫師續稱︰「上述有3 種證型也是由於日常生活欠佳所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下工夫。例如減少吃辛辣或煎炸食品;注意精神調養,勿急燥大怒,以保持平和的心態,以順應秋季收斂的特性;亦要多注重休息,早睡早起,培養健康及良好的作息時間等,都能預防或減少流鼻血的情況發生。」
潤燥湯水篇
若鼻血情況不算嚴重,又或是由外燥引起的鼻出血,可參考盧醫師提供的3 款湯水:
1 香蕉百合銀耳湯
材料︰香蕉2 條、雪耳20 克、鮮百合100 克、枸杞5 克、冰糖100 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切件放入燉盅,隔水蒸1 小時。
功效︰養陰潤肺,生津整腸。
2 銀百秋梨湯
材料︰雪耳10 克、乾百合10 克、雪梨1 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後切成小塊,然後置於燉盅內,隔水蒸1 小時後,吃梨喝湯。
功效︰滋陰潤燥、止咳化痰。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3 黑芝麻粥
材料︰黑芝麻30 克,梗米100 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磨碎,與米同煮,米熟粥成。
功效︰滋養肝腎,治腸燥便秘。長者多為肝腎陰血不足的內燥為主,可多吃黑芝麻或山藥粥,能收滋陰補腎之效。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