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蕁麻疹該如何用藥

蕁麻疹該如何用藥?蕁麻疹該如何用藥介紹如下:
1.抗組胺藥
(1)H1受體拮抗劑:傳統藥按結構不同分成六類,各類的常用代表藥有:①苯海拉明:25~50mg,每日3次口服,肌注每次20mg;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2mg,分3次服。②撲爾敏:成人每日12~24mg,小兒每日0.4mg/kg,分3次口服。③安泰樂:25~50mg,每日3次口服。④賽庚啶:每次口服2~4mg,每日3次。⑤非那根:每次口服12.5~25mg,每日3次;肌注12.5~50mg一次,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0.5~1mg。③去敏靈:25~50mg,每日3次口服。

此外,較新使用的有:①酮替芬(ketotifen)和苯唑咪嗪(oxatomide):兼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而降低組胺水平。前者每日服3次,每次1~2mg,後者每日服2次,每次30mg。②腦益嗪(cinnarizine):抑制C4活化,兼有抗5-HT和激肽等活性作用,常用量25mg口服,每日3次。

以上藥物多有明顯嗜睡、口乾、瞳孔擴大等副作用,對已用中樞抑制劑、青光眼、幽門梗阻及高空作業者、駕駛員等慎用。無明顯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是新一代H1受體拮抗劑的共同特點,而且多數藥物較傳統的H1受體拮抗劑的作用時間延長,故此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現在常用的有:①阿斯咪唑(astemizole,商品名息斯敏):對H1受體特異性強,對某些非組胺介質介導的蕁麻疹療效差。其起效慢,作用時間長,停藥後藥效尚可持續數週,故做變應原檢查前應停藥數週,口服治療10mg/d。長期服用可致體重增加。②特非那丁(terfenadine,商品名敏迪)和氯
雷他定(loratadine,商品名克敏能、開瑞坦):兩者起效時間相似,後者較前者作用時間長且對由非組胺介質介導的蕁麻疹的療效優於特非那丁。特非那了每日2次,每次服60mg;克敏能每日1次口服10mg。③賽替利嗪(cetirizine,商品名仙特敏):兼有抑制嗜酸性粒細胞向過敏反應部位移行和抑制激肽等作用。服後發生作用迅速,藥效作用時間長。每日每次口服10~20mg。④甲喹吩嗪(primalan):又稱玻麗瑪朗,兼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作用,常用劑量5mg,每日2次口眼。⑤氮他啶(azatatine)和阿化斯丁(acrivastine):後者又稱新敏樂。兩者特點是起效快,口服30分鐘後即奏效,但藥效作用時間短。氮他啶口服每次1mg,每日4次,新敏樂每次8mg口服,每日3次。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抗組胺藥因較難通過血腦屏障,與傳統抗組胺藥比較而言,中樞抑制作用明顯減輕。由於用藥劑量和機體敏感程度不同,實際應用中少數患者仍可能表現不同程度的中樞抑制作用。

(2)H2受體拮抗劑:近來不少研究證實血管內皮細胞表面有H2受體並參與風團反應的發生。故H2受體拮抗劑治療蕁麻疹漸受重視。常用藥有:①甲氰咪胍:每次服0.2g,每日3或4次,靜滴用0.4g加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②雷尼替丁:與甲氰咪胍不同點為作用持續時間較長,無抗雄激素樣作用。每日300mg,分2次口服。

(3)多慮平:同時具有H1受體和H2受體的阻斷功能。有實驗證明其H1受體拮抗效能強於苯海拉明和賽庚啶多倍,對H2受體的親和力高於甲氰咪胍。但也有報導多慮平與某些高效H1拮抗劑比較無顯著差別。常用口服25mg,每日3次。也可製成貼膏透皮吸收給藥。本藥有嗜睡或焦慮增加等副作用,使用時應注意。禁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

2.皮質類固醇激素能迅速控制此病的症狀,但停藥後易復發且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故不應將此類藥做為治療的首選和基本藥物,尤其對慢性蕁麻疹。應在其它藥物不能控制病情時選用。有嚴重感染、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糖尿病者慎用。

臨床常用有:強的松每日15~30mg或氟美松每日2.25~4.5,分次口服。較重者可用氟美松5~10mg肌注或靜滴。危重者劑量可酌加。病情一旦控制即應減量,並漸停用。

3.擬交感神經作用藥
(1)0.1%腎上腺素:能減少組胺釋放,可迅速緩解喉水腫及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多用於搶救危重者。常用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0.1~0.5ml加生理鹽水10ml稀釋後緩慢靜注,必要時隔30至60分鐘重複使用。異丙腎上腺素和麻黃素與腎上腺素有類似療效。

(2)氨茶鹼:抑制磷酸二酯酶,減慢cAMP水解速度。緩解支氣管痙攣。與H1受體拮抗劑合用對有喉水腫者效果較著。常用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靜滴,口服每日0.3~0.6g,分3次。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