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踏入冬天,但氣溫還時降時升,一旦氣溫驟降,而未及穿上足夠的禦寒衣物,被寒風吹個正著,除了有機會感冒外,稍一不慎亦有可能會誘發了俗稱「風癩」的蕁麻疹。
相信不少人會留意到,風癩一般會在溫度較高的情況被誘發出來,但原來這不是絕對的。很多敏感體質的人,在洗澡、曬太陽等遇熱的情況下,皮膚可誘發出大小不一的鮮紅色風團,局部皮溫會升高之餘,通常亦較為痕癢,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冰降溫後便可消退,這種能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病,就是俗稱的風癩,或中醫稱的「癮疹」。
據體質同病異治
中醫認為蕁麻疹的病因主要與患者的體質因素有關,一旦其肌膚不能抵禦外來致病因素的入侵,並繼續竄擾皮膚,便可誘發不同類型的風團,並帶來劇烈的痕癢。
除了「風熱」這個常見的致病因素外,亦有一部份患者反而被寒風吹過後,會誘發了屬於「寒性」的蕁麻疹。這類風團的顏色一般較淡,局部皮溫亦未必會升高,如果接觸了降溫用品更有機會加重症狀,而此類患者一般會同時伴有惡寒、四肢欠溫等虛寒症狀。
從中醫角度來看,雖然同樣是蕁麻疹,但根據患者的發病狀態和原有體質,亦可出現「同病異治」的情況,就如治療上述由風寒襲表所引發的蕁麻疹,醫師便會使用麻黃、桂枝、防風、荊芥穗等溫性解表類中藥,先替患者驅走竄擾皮膚的風寒,再配合黃蓍等溫性補益類中藥,改善其虛寒體質以防復發,故冬天記得要小心寒風,以免「周身痕」過年。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馬俊豪醫師
隔週四刊出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217/1941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