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如同一個照相機,晶狀體像照相機的鏡頭,而眼底的視網膜則相當於膠卷。假如人眼的晶狀體發生了混濁,醫學上就稱為白內障。得了白內障,比如照相機的鏡頭出現了污跡,光線就難以照射到膠卷--人眼的視網膜,也就難以得到良好的圖像,人看物體就模糊不清了。據統計,目前我國有白內障患者500多萬,急需手術治療的約200萬。其中,老年性白內障(多見於50歲以上者)佔盡大部分,少部分為先天性白內障(常見於嬰幼兒和兒童)、外傷性白內障(常由外傷引起)和繼發性白內障(由其他眼疾或長期接觸某些藥物引起)。
得了白內障怎麼辦呢?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措施是手術。以往以為白內障必須成熟以後,也就是眼睛幾乎看不見了,才可以做手術。現在醫學進步了,患者只要覺得白內障已明顯影響視力和日常生活,即可以手術。通常來說,患者戴上合適的眼鏡後仍只能看到視力表上0.3以下就可以手術了。手術時,醫生首先往除患者自身混濁晶狀體,然後植進一個有固定度數的透明的人工晶狀體。
白內障摘除術主要有三種
超聲乳化術
該手術只需往除晶狀體前面一層囊膜,然後利用超聲波將混濁的晶狀體粉碎後吸出,仍然保存後面的囊膜,無需將整個核取出,然後植進摺疊式軟性人工晶體。手術切口較小,為3~4毫米,傷口自身可閉合,不需要縫合,手術後引起散光少,視力恢復較快。由於這一手術技術要求較高,且設備比較昂貴,目前僅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開展,手術用度約4500元。
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其含義是指在同軸光照明下的顯微手術。基本的手術方式是刺破並撕往前囊中心部分,將晶體核娩出,用白內障同步注吸針頭吸淨周邊囊袋內的皮質,保存完整的晶體後囊和周邊的前囊。
白內障外摘除術的主要優點是保存了晶體後囊,便於植進和固定人工晶體,適合於成年人核性白內障。目前在發達地區,囊外摘除術和人工晶體植進術是主要的手術方式。缺點是部分病人在術後1~5年內因後囊混濁影響視力,需再行後囊切開術。
白內障囊內摘除術
白內障囊內摘除術是指離斷晶體懸韌帶之後將晶體完整摘除的手術。適應於老年性白內障有晶體硬核或晶體脫位者。術中可用特殊的囊鑷夾住晶體前囊或經冷凍頭與晶體凍結粘連在晶體前囊將晶體摘除切口外。
由於術後失往了晶體的支撐作用,玻璃體動度增大,手術後的併發症較多,不易植進後房型人工晶體。目前已較少做這種手術。但在不發達地區,多數醫院尚不具備顯微手術條件,囊內手術還是主要的白內障術式。對條件較好的囊內摘除術後無晶體眼,可行透鞏膜的人工晶體縫線固定術。
植進的人工晶狀體按其軟硬度可分為硬性人工晶狀體和軟性人工晶狀體兩種。
前者不能被摺疊,需要大切口植進,通常用於現代囊外摘除術,每一片價格為500~800元。後者即摺疊式人工晶狀體。植進前可一折為二,植進眼內後會自行展平。一般用於超聲乳化手術後植進,每一片價格約2000元。
近年來,科研職員還研製出一些能適合某些特殊情況的人工晶狀體。
1.懸吊式人工晶狀體。有些患者由於手術中出現意外情況,不能植進普通人工晶狀體,可在混濁晶狀體摘除後一個月植進所謂懸吊式人工晶狀體。即將人工晶狀體的兩端固定在眼球的兩側壁上,就像兩棵樹之間繫上一個睡床,以保持晶狀體的正常位置。每一片約900元。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