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友誼醫院眼科主任王豔玲副教授介紹,眨眼是一種保護性神經反射動作,淚液層可以使淚水均勻地塗在角膜和結膜表面,以保持潤濕而不干燥。正常人每分鐘眨眼約20次,若次數減少至10次左右,眼睛仍可維持淚液層的完整。倘若長時間睜眼凝視變動快速的屏幕,眨眼次數常減少至每分鐘4-5次,會出現眼睛乾燥酸澀的症狀。由於淚液的量或質的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面損害,從而導致眼部不適症狀的一類疾病叫乾眼症。
為什麼會發生乾眼症呢?正常的眼表面覆蓋著一層淚膜,穩定的淚膜是維持眼表面健康的基礎。乾眼症治療方法淚膜由瞼板腺分泌的脂質、淚腺及副淚腺分泌的水樣液即眼淚、眼表上皮細胞分泌的粘蛋白組成,淚膜各種成分不足將導致淚膜不穩定引起幹眼;淚液的分佈:淚液通過瞬目動作擴散至整個眼表面,在角膜和結膜形成一層淚膜。睜眼時,部分淚液從眼表面蒸發,脂質層在調節正常的蒸發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淚液最終經過淚小點吸收,由淚道系統排入鼻腔,被清除。以上幾個環節是維持眼表面正常淚膜的基礎,其中任何環節發生異常均可導致眼表面的改變,從而引起幹眼症。
淚液不僅有消毒殺菌的作用,還有潤滑眼球,保持角膜屈光系統的重要功能。如果淚液分泌太少,乾眼症治療方法很快被蒸發了,角膜始終得不到濕潤,整個眼球乾燥無光,角膜上皮角化,有明顯瘢痕形成,看東西時,就會出現視物不清,眼睛有灼熱感和異物感,視物疲勞,怕光,磨痛等,這就是干眼症。淚液的分泌過少,一種是先天性的,一種是原發性的,還有一種則是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第一種情況較為少見。由於先天的淚腺形成不全,或淚腺分泌神經缺陷或發育不全,或先天性缺淚症,都可以使淚液的分泌過少。原發性的乾眼症是由於淚腺萎縮,或淚腺因手術摘除,或淚導管閉塞,而使淚液分泌減少或無淚。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乾眼症較為常見。眼科醫生通過淚液分泌量的測定、角膜螢光素染色的檢測、淚膜破裂時間的測定等方法,可以診斷乾眼症。嚴重乾眼症可引起視力明顯下降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導致失明。
哪些人易患乾眼症每天長時間工作在電腦前,享受著空調;由於眼睛的疾病需要維持點眼藥;戴隱形眼鏡,做過治療近視眼、白內障手術;更年期激素水平紊亂;氣候乾燥加快淚膜的蒸發等;都是引起幹眼症的外界因素。據美國全國職業保健與安全研究所的調查證明,每天在電腦前工作3小時以上的人中,有90%的人眼睛有問題。在美國65歲—84歲人群,14.6%患乾眼症。基於我國的衛生條件和環境狀況,發病率可能高於美國。
乾眼症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治療乾眼症不宜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眼藥。目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有:點人工淚液、淚小點栓塞以及眼瞼清潔,需針對不同的症狀及體徵給予相應的治療。
治療淚液缺乏型乾眼:
點人工淚液要按需點,即不舒服就點,但一天最好不超過6次,因為如果超過6次以上,就會把正常的淚膜沖走,從而加重症狀。
淚小點栓塞。栓子由柔順的熱變性疏水性丙烯酸材料製成,可以阻塞淚小點,使淚液的排出減少,從而起到保存淚液的目的;可以明顯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頻率,增加角膜接觸鏡的耐受性。而且此方法可逆,無痛苦,值得推廣。
瞼板腺功能障礙:
眼瞼清潔、熱敷。用毛巾沾高於體溫但別太燙的水,閉眼敷於眼睛上,每次10分鐘左右,乾眼症治療方法早上最好能做一次,因為夜裡瞼板腺分泌最旺盛,瀦留的分泌物最多,熱敷可以幫助瀦留的分泌物排出,如果有時間一天可以多做幾次,效果很好。
瞼板腺按摩:
由醫務人員沿瞼板腺排出方向按摩,將那些通過熱敷仍不能排出的分泌物推出。如果自覺有效,可以每星期做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另外據報導,可用同種結膜移植或頜下腺移植的方法治療乾眼症。如果是因服用了某些藥物而引起幹眼症,則應把藥物停掉;若是免疫性疾病、內分泌失調、維生素缺乏等引起的,就要先治療以上疾病。中醫治療一般是內服或局部應用清熱養陰、生津潤燥一類的中藥。
乾眼症並不可怕,經過合理的治療是可以緩解的。為了預防此病,專家提醒要注意用眼衛生,包括不用手揉眼;用眼一小時左右休息一會兒,閉目養神,瞭望遠處;做觀注力比較集中的工作時要多眨眼睛。
乾眼症是怎樣治療的?
治療乾眼症的方法有很多,滴用人工淚液就是其中之一。早期的人工淚液有生理鹽水、明膠液、石蠟油等,這些液體的粘度低,水分只能在結膜囊內保留3~10分鐘。以後又使用甲基纖維素液、纖維素膠等纖維素醚類,以增加粘度,減慢淚道的排泄和蒸發,但濕潤結膜囊的時間也不長。60年代使用了聚乙烯醇液,可使結膜囊濕潤時間延長,但重症患者需經常滴用。後來採用了淚然一類的由幾種物質合成的人工淚液。人工淚液需要不斷地滴眼才能保持眼的濕潤,這對病人來說是太麻煩了。70年代末,開發出了一種能在結膜囊內停留時間更長的「淚液」,稱為「緩釋人工淚藥膜」,就像大家所熟悉的「緩釋膠囊」一樣,將「緩釋人工淚藥膜」製成小片或小柱狀,放於下穹窿部,可迅速吸水膨脹,體積增大10倍,如一軟膠塊,然後在4~8小時內緩緩地釋放人工淚液,1天放1~3次,供淚時間大為增長。局部用花生油、麻油、魚肝油、蜂蜜或溫和眼膏等可改善重度乾眼。也可戴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以保持角膜的濕潤,減少人工淚液的滴眼次數,但要防止感染及鏡片變干,因為鏡片變干後易碎,反而成為有刺激的異物。
如果上述治療無效,可用固體明膠棒、硅栓等小塞阻塞淚小點,或用火針、電凝、手術等方法封閉淚小點,使分泌量已經很少的淚液不再經淚小點排走。也可用藥物刺激淚液的分泌,如匹羅卡品、新斯的明、腎上腺素、麻黃素、必嗽平等。
如果靠藥物刺激還不管用,某些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如果尚有少量淚液分泌,並有角膜潰瘍時,在潰瘍部位可做部分瞼緣縫合術。嚴重結膜疤痕時可做口粘膜移植術,以增加粘液分泌,形成或擴大結膜囊。或乾脆將腮腺管轉向,將開口移置入結膜下穹窿外側部,用唾液代替淚液,不過這樣一來,在吃東西時,眼睛就要流「眼淚」了,而不吃東西時,則沒有「眼淚」的分泌,為了保持眼睛的濕潤,就要不斷地吃零食。另外據最近的報導,可用同種結膜移植或頜下腺移植的方法治療乾眼症。
俗話說治病先治本,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抓住乾眼病的病因,對症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