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病警戒症狀:白帶異常、陰道排液增多、接觸性出血過半數有性生活史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炎。而大部分宮頸炎甚至早期宮頸癌,並無明顯表面症狀,主要通過專科醫生檢查發現。婦科專家忠告,應該重視定期婦檢,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關注女性的私密安全地帶
宮頸是女性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種防禦功能。可是,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過半數有性史的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炎。宮頸炎成為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而宮頸癌也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虹橋醫院婦科專家告訴記者,以往人們常以結婚作為判斷宮頸疾病的防治界限,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應強調,只要有性生活史,就應定期進行婦科檢驗,注意宮頸疾病的防治。
40歲以上婦女是宮頸炎的高發人群,由於面臨更年期,機體免疫力整體下降,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是婦女一生中的「多事之秋」,也是宮頸疾病的高發期。但這並不表示,年輕女性可以鬆懈防範。宮頸疾病的發展過程及速度,因人而異。廣州甚至有22歲被查出患有宮頸癌的年輕患者。因此,關注宮頸健康,瞭解相關知識,是每個女性的必修課。
無明顯症狀仍須時刻警惕
臨床上,根據宮頸糜爛面積大小將宮頸炎分為3級:糜爛面積不超過整個宮頸面積1/3的,為輕度宮頸炎;糜爛面積佔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的,為中度宮頸炎;糜爛面積超過整個宮頸面積2/3的,為重度宮頸炎。
由於大部分宮頸炎特別是輕度宮頸炎,並無明顯表面症狀。甚至早期宮頸癌,也不像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具體的數字指標,所以,專科醫生檢查診斷,是儘早發現宮頸疾病的主要途徑。
專家建議,正常人群應保持每年一次定期婦檢;40歲以下年輕女性,若有宮頸疾病高危因素,如過早過頻性生活、多產或多次人工流產、曾患性病、性伴侶有生殖系統癌症等,更應時刻注意,定期婦檢;40歲以上婦女,醫生認為有可疑,應在3-6個月內複檢;有宮頸炎或癌前病變,經治療後,仍應在3-6個月內隨診複檢。
專家指出,儘管宮頸疾病沒有明顯的自測症狀,但如果出現白帶異常,顏色發黃或帶血色、褐色,陰道不規則排液增多,或是有接觸性出血現象,這些都是宮頸疾病的警戒信號,應及時由專科醫生檢驗確診。
誤區詳解
誤區1:非處方藥可隨意用
電視廣告中經常可見針對婦科疾病的非處方藥,宣稱使用幾天即可見效。羅香茹主任提醒,即使標明非處方藥,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需醫生辯證,自行用藥,且藥效顯著、迅速,這是不合邏輯的。若自行濫用藥物,破壞陰道內菌群平衡,反而有可能導致陰道炎、宮頸炎等疾病。此外,也有可能會導致陰道表面一些細菌產生耐藥性。
中醫把宮頸疾病稱為「帶下病」,認為主要由於濕熱引起。但李坤寅教授提醒市民,不要籠統地以清熱祛濕的中藥自行進行治療,而應該由中醫婦科醫生辯證治療。
誤區2:宮頸炎等於癌前病變
許多人擔心,宮頸炎必然會發展為宮頸癌。羅香茹主任澄清,其實,宮頸炎並不等於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全稱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簡稱CIN),包括3個級別的宮頸不典型增生以及宮頸原位癌,這兩種病變是宮頸浸潤癌的癌前病變。但市民往往將宮頸不典型增生與同樣有3個級別之分的宮頸炎混淆。
不過,由於中、重度宮頸炎與早期宮頸癌極為相似,且並無明顯表面症狀,難以自行發現,所以,建議發現陰道不規則排液增多或接觸性出血等黃燈警戒症狀者,都要及時向專科醫生諮詢,進行刮片檢驗或TCT檢驗,必要時行宮頸活體組織以確診。
健康Tips
月經結束3天內不宜同房
月經期不宜同房以防致病細菌進入宮腔,這是衛生常識。不過需特別提醒的是,月經乾淨後3天內仍不宜同房。羅香茹主任提醒,此時期雖然陰道外無流血,但陰道內部往往仍有少量流血,子宮內膜的剝落損傷正在修復中,所以此時仍不宜同房。
性生活不宜過早過頻
發育未成熟的女性(如18歲以下)過早進行性生活,會對女性生殖系統造成損害。而長期慢性機械性刺激,也是導致宮頸炎甚至宮頸癌的主要誘因之一。如性生活過頻或多次流產、分娩等皆易損傷宮頸,導致細菌侵襲而形成炎症。
適度注意個人衛生
注意個人衛生,是預防宮頸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時,應注意性伴侶的陰莖包皮污垢帶來的危險因素。但過度清潔,如自行進行陰道盥洗,反而容易破壞陰道正常的內環境,而導致宮頸疾病。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