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患大腸癌的人數持續增加,日趨西化的飲食習慣(如高脂、少菜、多肉等)相信是主因。大腸是由結腸和直腸組成,直腸位於近肛門的12至15厘米部分。千萬不要小看這短短的直腸,它長度雖只佔大腸1.5公尺中的1%,但卻有近40%的大腸癌發生在此!2010年香港有4,370宗大腸癌新症,是第二最常見的癌病,其中1,700宗便屬直腸癌。
直腸癌切除手術一般較結腸癌的困難,局部復發風險亦較高,部分位近肛門的,手術時不能保留肛門,病人便要用人工造口排便,令日常生活大受困擾。
直腸癌手術方面近年有多項新技術,包括可大幅減少局部復發風險的全直腸繫膜切除術(TME);此外,微創手術和機械臂等應用也漸普及。為減低局部復發風險,以往很多直腸癌病人在手術後都要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近年的趨勢是在手術前先利用磁核共振掃描去評估侵蝕範圍,較惡的直腸癌就先進行放療和化療。相比於傳統的術後放療,術前放療更有效和更少副作用,先把腫瘤縮小亦可令部分病人免除人工造口的困擾。
大腸癌是能有效早期偵測到的腫瘤,因為由腸內壁的腺細胞經多次基因突變再演化成息肉,再變為腸癌,需時多年。我們只要及早發現腸內的息肉,將其切去,它便沒有機會變為腸癌了。所以,年屆50歲人士,應考慮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檢驗或大腸內窺鏡等普查。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