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挽民心,特首梁振英昨宣佈讓月入少於3萬元的首次置業家庭,可免補地價購買居屋第二市場單位,每年名額5,000個,最快明年一月接受申請。不過,地產業界指新政策會掀炒風,推高二手居屋樓價,升幅最高達35%。有立法會議員更批評,居屋業主放盤後,會轉投私人市場置業,令需求增加,刺激私樓價格上升,變相益了地產商。
記者:譚靜雯、陳凱迎、馬志剛
根據現行居屋政策,居屋第二市場只容許綠表人士即公屋戶免補地價購買居屋單位,非公屋戶的一般白表申請者須先補地價。政府資料顯示,目前約逾25萬個居屋單位未補地價,近年居屋第二市場成交不活躍,平均每年約有2,000宗;已補地價的二手居屋約6至7萬個,可毫無限制在自由市場轉售。
家庭月入上限三萬元
梁振英昨在立法會答問大會宣佈,明年一月起接受家庭月入3萬元或以下的首次置業家庭,免補地價在第二市場購買居屋單位,每年名額5,000個,但日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時須補地價。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其後召開記者會,指政策是希望新居屋落成前,讓有需要家庭置業。當局初步傾向採用現時綠表家庭的申請證明書方式,要求合資格人士半年內購買單位。至於甚麼方式抽出5,000個家庭等細節,交由房委會討論。他重申,居屋樓價視乎供求,希望新措施不會對樓市有太大影響,「當然我冇一個水晶球,實際上要視乎居屋供求情況。供應唔算好多,未補價居屋數量好多,以前有好多限制,令業主唔肯攞個單位出來」。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永達批評,新政策效用不大,甚至會推高樓價,「二手居屋供應其實冇增加到,反而多咗5,000人可以去買第二市場嘅居屋,即係多咗人爭居屋單位,需求大增,樓價實升。而嗰5,000個業主賣出單位後,都要買番層樓㗎,咁佢哋咪又要去私人市場買樓,最終益咗班地產商」。他認為,新政府應重點增加土地供應,並推出「港人港地」政策,才可令市民安居樂業。
公屋居民「上車」更難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文裕明指,新政策將打破政府多年來三層階梯的理論,令公屋居民更難「上車」,「打破咗呢條鏈,公屋上居屋,居屋再去私樓,呢個機會畀咗白表,對綠表機會削弱咗,令公屋居屋換樓的機會減少」。公屋聯會主席王坤也認為,已放盤的居屋業主肯定會轉買私人單位,需求增加,刺激私樓價急升,擔心樓市熾熱再現。有地產業界人士更指,二手居屋樓價升幅最少達35%。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稱,居屋業主賣樓後會流入一手或二手私樓市場,地產商最終都會有所得益。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則認為,政府落實讓白表人士免補價購買二手居屋,可紓緩置業需求,刺激未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交投上升。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