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又名青春痘、尋常痤瘡,有些中年人發現自己面上長出像暗瘡的粒粒,或會沾沾自喜,以為象徵青春常駐,但其實這些痤瘡狀病灶,有機會是尋常痤瘡以外的其他皮膚病所致。病者切忌胡亂自行作出診斷或隨便購買坊間成藥胡亂塗用,以免耽誤病情,或者令情況更為惡化。不少人以為暗瘡是年輕人的專利,事實上,中年人亦有機會長暗瘡,畢竟暗瘡有很多誘發因素。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耀海說:「雖然現時還未找到暗瘡的確實成因,然而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在暗瘡的形成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常見誘發環境因素,包括焦慮緊張情緒、缺乏休息、防曬不足和使用了不合適的化粧品和護膚品等。此外,女性在月經前後,體內的黃體酮水平較高,亦可能令暗瘡問題惡化。」
事實上,有暗瘡傾向的人,皮脂分泌腺的分泌量較多,毛囊口較易出現閉塞的情況而形成粉刺,皮膚內的痤瘡杆菌數目亦較多。大部分暗瘡個案都會在10-20 歲之間發病,有些人在青春期並沒有暗瘡,但到了中年暗瘡卻突然出現,可能與一些外來因素有關。「例如正在服食某些藥物(常見有內服類固醇、癲癇症或控制情緒的藥物),又或使用了不適合的護膚品或化粧品,以致毛囊封閉,都可誘發暗瘡。」值得關注的是,有時在面上出現紅色丘疹和膿頭的病灶,外表上看似暗瘡,然而卻可能是其他類痤瘡皮膚病所引起。「常見例子有玫瑰痤瘡(俗稱酒渣鼻)、環口性皮炎、細菌性或真菌性毛囊炎等,如果患者一廂情願把自己當成暗瘡病患,自行到坊間購買成藥塗用或服用,甚至隨便到美容院接受價錢昂貴的皮膚療程,不但可能延誤病情,更有機會導致不必要的後遺症。」
其實不論是否處於青春期,如果面上長出疑似暗瘡的病灶,都應向皮膚專科醫生求診。「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詳細的問診和檢查,以確定真正病因;一旦確診為尋常痤瘡,醫生一方面會為病人找出誘發的因素,另一方面會根據痤瘡的病灶種類(如粉刺、紅色丘疹或膿頭為主的痤瘡)和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案。」
病情輕微者,可透過適當的皮膚護理措施,配以合適的外塗藥物治療便可;嚴重者則有機會需要以內服藥物來達致較完善和持久的控制。治療尋常痤瘡的內服藥物主要可分為抗生素藥物、具有對痤瘡有療效的避孕藥(女患者專用),以及異維甲酸(A 酸)等。「內服異維甲酸對尋常痤瘡的療效較強,但並非所有痤瘡患者都適合服用,必須在醫生的處方、指示和監察下用藥才是安全的。當痤瘡病情受到完善控制後,醫生就會運用適當的治療方法,去為病人改善暗瘡的後遺症,如色素印和凹凸疤痕等,進一步減低因這些後遺症為痤瘡病患者帶來的社交困擾。」
不少人面上長暗瘡,便會購買一些控油洗面產品使用,以為光靠拼命做面部清潔就可以解決問題。陳耀海醫生說:「病人是否適合使用控油潔面產品因人而異,亦因個案而異,即使皮膚出油甚多,亦應在使用這類產品前先諮詢醫生的意見,因為部分嚴重暗瘡病患者或需要以內服藥物來控制大量出油的情況。」此外,混合性皮膚的人士,面頰位置會較乾燥,若再過分使用控油清潔液的話,可能會令面部局部位置變得太乾燥而出現濕疹等皮膚問題。痤瘡患者應按個人的膚質選用適合的護膚產品,要盡量避免同一時間使用太多護膚品或化粧品,以免加重皮膚的負擔。另外,做好防曬措施亦相當重要。「過多的紫外綫照射會容易令毛囊口角化異常,令毛囊閉塞,增加粉刺形成的機會,紫外綫亦同時可令已經形成了的痤瘡色素印進一步加深。此外,保持心境開朗和充足的休息,都對改善暗瘡具有正面作用。」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