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眼壓低非免疫,青光眼仍有機會遇上

在10 多年前,青光眼與高眼壓(21 毫米汞柱/mmHg 以上)劃上等號,這是由於青光眼源於眼球的壓力偏高,以致壓壞了視覺神經綫,令視力受到損耗,故此一直以來高眼壓都被視作青光眼。但近年臨床上陸續發現,患青光眼的不一定有高眼壓,實質上可以屬於低眼壓,而且極低眼壓患者往往有相近的特質——高血壓及年紀大。青光眼患者中不乏低眼壓已非新鮮事,只是鮮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世界青光眼日香港站籌委會召集人、香港眼科醫院碧納菲醫生表示,最近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和眼科醫院進行了香港首個關於極低眼壓青光眼的研究,在該系主任林順潮教授指導下,找出極低眼壓患者的特性,此研究稍後將刊登在《英國眼科期刊》。

是次研究的對象為本港470 位青光眼患者,研究人員根據他們的眼壓水平(於兩個月內進行數次檢測而取得的平均數值)分為兩組,包括眼壓水平介乎16-21 毫米汞柱/mmHg 的低眼壓組,佔四分之三,以及眼壓水平為15 毫米汞柱/mmHg 以下的極低眼壓組,佔四分之一。之後把這兩組人進行對照比較,經數據分析後發現兩組有分別:一、低眼壓組的平均年齡為64 歲,而極低眼壓組的年紀較大,平均年齡達70 歲以上。二、兩組也有病人患高血壓(正在使用降血壓藥物),但極低眼壓組患此病的比例較低眼壓組多。

從這個研究作進一步估計,高血壓及年紀大絕對跟青光眼有密切關係。「患上高血壓時,視覺神經的血液循環逐漸減弱,對微絲血管的供血量不足,以致周邊視覺神經慢慢壞死,這解釋了為何眼壓不高,視覺神經仍會受到破壞。加上身體老化後較易有血管病變,正常來說,血管能自動進行收縮和擴張,一旦有血管毛病,血管便失去自我調節功能,在供血量不足下引發青光眼。」她強調,臨床上有部分患者的眼壓不高,其實即是說再不能單靠眼壓水平來作出診斷,而必須透過視覺神經及視野檢查。「因為從視覺神經檢查中,可看到青光眼患者的周邊視野受到破壞;從視野檢查中則可看到視野有否在收窄。由於初期視覺神經受破壞和視野收窄時沒有任何徵狀,若不進行檢查,患者便無法知道自己患上青光眼。」

碧醫生表示,此研究帶出一個重要信息:「如果年紀大兼有血壓高,縱使沒有任何病徵,也應找眼科醫生進行檢查,只要及早發現,可透過適當的治療控制病情日漸惡化。」視神經受破壞屬於永久性,當視野的收窄情況愈來愈嚴重,才可能有眼痛、朦朧的徵狀。要知道,中央視野和視力受損,縱使開始接受治療,也無法救回已失去的視野,甚至有機會失明,因此必須及早接受檢查及展開治療,拯救餘下的視力。治療青光眼的目標之一是降眼壓。根據國際研究建議,不論病人是高眼壓、低眼壓抑或極低眼壓,只要把眼壓下降20%-30%,視覺神經的惡化速度便會下降,臨床上確有不少病人在接受治療幾年後,病情得到控制。

現時醫學上降眼壓的方法有不少,常用的是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及為患者進行手術,然而每位病人的情況有別,以及進展有不同,因此治療方案及效果也有差異。此外,如患者有高血壓、心血管毛病等,亦需要由適當的醫生跟進治療,從而及早控制病情。

青光眼高危因素:患有糖尿病、患有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深近視或深遠視、患有睡眠窒息症、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經受創傷,如受撞擊或刺穿、有家族青光眼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